“準!”

秦落衡再次稽首道:

“啟稟陛下。”

“臣並不認為學宮中的博士和學士不想仕秦,只是博士的官職對他們而言的確已無太大作用。”

“百家經過上次的事端,大多跟朝廷徹底決裂,僅剩農家、墨家等幾個小學派,他們若是沒有仕秦之意,又豈會一直待在咸陽?”

“臣認為當革新現有的任用之制!”

“讓有才之人盡施其能。”

話音落下。

大殿瞬間陷入一陣靜謐。

嬴政抬起頭,目光冷峻的看著秦落衡,冷聲道:“你認為大秦對天下士人的任用制度有問題?!”

秦落衡抬起頭,目光十分的堅定。

作揖道:

“臣不敢隱瞞。”

“臣的確認為大秦任用制度有問題。”

“博士學宮的設立,原本旨在讓天下士人為秦所用。”

“當初的擇選標準,是以四海歸一,以興盛太平文明為主旨,儘可能少的以政見取人,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不以治國理念為標準,允許將不同治國理念的學派收納的決定,明顯錯了。”

“大秦的確當納才。”

“但應當納的是擁戴帝國新政之才,而非是跟朝廷政見不合、觀念不合、理念不合之才。”

“當初朝廷決意以對待儒家為楷模,向天下彰顯帝國新政的納才之道,而今看來,這個決定是錯誤的,但這非是陛下之錯,也非是朝廷之錯,而是時勢使然。”

“如今儒家逃亡,百家大多遠離關中,這已足以證明,當初朝堂的選擇並不適用,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大秦始終是開放包容的。”

“大秦也一直願意唯才是舉、唯能是用,只是當初的任用制度或許並不正確,百家除了儒墨道法,並沒有再廣議治國理念的學派了,博士當初授予的職權,僅適合儒墨道法,並不適用其他學派。”

“眼下農家、墨家、名家等學派依舊還在咸陽,他們未嘗沒有仕秦之心,只是大秦現有的任用制度並不適合他們,以至讓他們有些鬱郁不得志,進而萌生了離意。”

“天下或有些起伏。”

“但終究還是會歸屬大秦。”

“朝廷眼下的確可放任士人自流,但等到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逐漸加強,這些士人註定會成為秦人,無論他們願不願意,到那時,士人只有兩條路,要麼歸隱,要麼仕秦。”

“臣認為當以長遠著想。”

“博士學宮的嘗試已經失敗了,但大秦納才之心不可廢,當不斷革新納才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壯大自身,削弱反秦勢力,請陛下明鑑。”

嬴政微微額首。

淡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