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下時勢異也!(求訂閱)(第1/3頁)
章節報錯
聞言。
秦落衡臉色微變,勸諫道:“陛下,你的病情才稍有好轉,尚不能進行舟車勞頓,而且鎮撫北地之事,完全可以交給其他官員,豈能讓陛下親身前去?”
“臣認為不妥。”
嬴政長身而立,目光堅定。
淡淡道:
“我知道你的想法。”
“但這一趟,唯朕親去才有效果。”
“天下訊息頓塞,朕病危的訊息,只怕已傳遍天下,而朕病情好轉的訊息,外界恐怕知曉的不多,大抵就在關中之地傳蕩,朕若是不親自前往山東六地,豈非在縱容謠言橫行?”
“你也並不清楚山東六地官吏的實情。”
“這些人大多首鼠兩端!”
“雖然他們名義上為秦官秦吏,但背地跟六國餘孽走的很近。”
“這些人需要有人時刻盯著,不然就會懈政怠政,朕此行也為督導政務,朕也想看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這些官吏還敢不敢把德政層層剋扣,把善政進行層層加碼。”
“朕的身體你不用擔心。”
“朕又非是第一次巡狩,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嬴政態度異常堅決。
秦落衡卻是依舊面露猶豫。
巡狩者何?
《孟子·梁惠王》雲: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巡狩並非秦典章首創,而是自古就有的天子大政,夏商周三代尤成定製,《尚書·堯典》、《禮記·王制》等書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這種巡狩政治的具體方面。
大要言之。
在以征伐、祭祀為根本大政的古代,巡狩的本意是天子率領護衛大軍在疆域內視察防務、會盟諸侯、督導政事、祭祀神明,不過這只是書中的理想狀態。
春秋之前的天子巡狩,主要目的為三,一則祭祀天地名山大川,二則會盟諸侯以接受貢獻,三則遊歷形勝之地。
就其行止特徵而言,一則以舒適平穩,一則以路途短時間短,一則以輕鬆遊覽,但天下真正跋涉艱險,將巡狩當成實際政事認真處置的,且連續長時間長距離大巡狩者,唯秦始皇一人。
而且......
秦始皇的確對巡狩十分熟悉。
一統之前的秦王便已經出行視政了三次。
秦王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時年嬴政二十六歲,那是他第一次東出視政到河外三川郡,其時,桓齮(yi)大勝趙軍於河東郡,殲趙軍十萬,殺趙將扈輒。
那次嬴政親赴大河之南,便是在會商部署對三晉之地的進一步施壓,就秦之戰略而言,秦王的第一次出行,其實就是在定下滅六國大戰的基調。
秦王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時年嬴政三十二歲。
其時,王翦滅趙,這是嬴政第二次東出趕赴邯鄲,這次出行,一來會商滅燕大計,二來則是處置滅趙善後事宜,並重遊童年故地,順便把當年欺負自己的幾家趙國貴族悉數坑殺。
秦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時年嬴政三十六歲。
其時,王翦滅楚,這是嬴政的第三次東出,經陳城,趕赴故楚國的郢(ying)都,巡視江南楚地,會商決議進軍閩越嶺南大事。
這三次是一統之前的出行。
一統之後,嬴政目下已巡狩三次。
第一次大巡狩是滅六國的次年,即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時年嬴政四十歲,這次只出巡了隴西、北地兩郡,為的是統御邊疆士卒防範匈奴南下。
第二次大巡狩,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時年嬴政四十一歲。
這次巡狩在史冊上時間長達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