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算計?算的又是誰?(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緩緩道:
“此事的確跟公子無關。”
“這是有人在算計楚地的貴族。”
“公子或有所不知,楚地其實派系繁多,暗下私鬥幾無休止,對比其他被滅的五國,楚地的復辟之心其實最為強烈,因為楚地的貴族對亡國一直都不服。”
“他們並不認為自己輸給了秦。”
“從始至終,楚國貴族只認為自己亡於內鬥。”
“而這其實的確算是一個理由。”
“戰國末期,有能力一統天下者,唯秦楚二國,秦士卒如虎狼,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而楚地大物博,資源充盈,一直都是天下最有實力的諸侯,但楚國有一個極大的問題,便是長於內鬥。”
“當年屈原雄心壯志,欲凝楚國之力,阻擋天下大勢,但最終還是被楚國貴族拖累,以至只能飲恨沉江,楚國貴族的內鬥可見一斑,這種情況其實一直沒有好轉,直到秦一統天下,同時將大量楚國貴族遷移到咸陽。”
“這些年楚地難得消停下來。”
“隨著老氏族被遷移到咸陽,新貴族則繼續盤踞在楚地,因為沒了老氏族阻撓,新貴族可謂是有如神助,短短几年時間,便將老氏族吞併的田地侵佔不少,沒有了那麼多話事者,楚地難得意見一致起來,若是朝廷久不在意,楚地定會被新貴族所整合。”
“雖然各大貴族間互分歧,但遠沒有新舊貴族分歧大。”
“眼下朝廷有意放過楚國貴族,實在是一步妙招,新舊貴族矛盾由來已久,以往老氏族更佔優勢,只不過因被遷移到了咸陽,對楚地實在干涉不了多少,因而只能作罷。”
“但目下朝廷縱容楚國貴族回來,楚國老氏族回來後,又豈會善罷甘休,定然會集結力量,奪回被新貴族搶走的田宅,兩者之間必定會爆發衝突,進而加劇楚地的內耗。”
“朝廷此舉實為驅狼吞虎!”
扶蘇心頭微動。
他仔細想了一下,也是點了點頭,說道:“這倒的確是一個合理的解釋,不過,朝廷有必要這麼做嗎?”
“天下是大秦的天下,楚地也為大秦疆域。”
“何至於要用這麼算計?”
蕭何道:
“下官不敢苟同。”
“在下官看來,此舉是損小名而得大利,六國貴族逃亡之事已成定局,雖然朝廷沿路一直在圍追堵截,但終究還是會有漏網之魚,加上陛下染疾的事傳出,地方定會動盪加劇。”
“朝廷的力量是有限的。”
“如果地方皆亂,朝廷顯然會自顧不暇,但若能讓地方貴族忙於內鬥,而無心於謀逆,這無疑會減輕朝堂的壓力,也會顯著的減弱地方造成動盪的規模。”
“此舉實為明智之舉。”
“楚地在山東六地之中實力最強,反秦之心也最為強烈,朝堂對楚地老氏族予以區別對待,無疑會引起其他五地貴族的猜忌,也會引起楚地新貴族的猜忌,楚地貴族間本就利益瓜葛不斷,又解釋不清,又如何能心平氣和的坐到一起?”
“最終......”
“兩者還是會陷入內鬥!”
“而且會演變到不死不休的境地。”
“無論最後誰獲勝,都會元氣大傷,短時都難以恢復過來,而朝堂到時又豈會袖手旁觀,透過各種離間、引誘,就能把楚地的大小貴族分化肢解。”
“到時楚地將對朝廷再無威脅!”
扶蘇道:“但以我對父皇的瞭解,父皇是斷不可能下這種詔令,而李丞相等人也做不出這種決策。”
蕭何道:“這正是下官驚奇的點,下官也不認為這是朝堂做出的決策,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的確很符合我猜測的結果。”
扶蘇蹙眉。
他雙眼滴溜溜的轉著,好似想起了什麼,突然道:“這不是朝堂做出的決定,這是秦落衡的想法。”
“而且一定是他!”
“秦落衡?”蕭何一愣。
扶蘇肯定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