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盡說。”嬴政淡淡道。

殿中當即迴盪其李斯莊重清晰的聲音:“今日御前大朝會議政,外界對此是眾說紛紜,各種陰謀詭論層出不窮,凡此等等根源,皆在妄議國政之風。”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民當效力農工商旅,士當學習法令闢禁。”

“亦即是說,士子當明白自己當行之事,避開自己不當行之事,做奉公守法國人,然則,大秦立國以來,諸博士不師今而學古,以非議當世為能事,以惑亂民眾為才具。”

“此皆不知國家法度也!”

“古時天下散亂,無法一治天下,方有諸侯林立,議論之人崇古害今,大張虛言以亂事實;士子修學皆從私門,國家之學不能立足,今我大秦,業已別黑白而定一尊,然私學之士依然傳授非法之學。”

“但凡有官府政令頒行,則人各以其學非議。”

“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宣揚自家學派以博取名聲,秉持異端之說為特立獨行,鼓譟裙下,張揚誹謗。此等惡風不禁,則國家權威彌散於上,私人朋黨聚結餘下。”

“六國貴族失國之後依然能興風作浪,賴此流風也!”

“是故。”

“老臣奏請陛下:禁民人私相議政,去博士議政之制,使國家事權一統。”

李斯話音落下,四周響起一片喝彩。

眾人都明白李斯所言意味著什麼,就是將博士的參政議政的職權徹底拿掉,他們自然欣然同意,朝臣早就不滿儒家參政了,而且儒家一直都不安分,在朝堂上,總是借夏商周的事,借古諷今影射朝政。

近些年,咸陽周邊,讖語、民謠流行,政治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儒家還在這裡鼓吹改換政體,顯然是觸了眾怒。

因而李斯的話,得到了一眾贊成。

孔鮒等人臉色大變。

儒家之所以能這麼得勢,就是因為可以面見皇帝,可以跟朝臣當眾議論,若是被隔絕與朝堂之外,他們儒家恐就真要成瞎子了,到時朝廷若對他們儒家動手,他們甚至都察覺不到。

子襄擔憂的並不是這個。

他早就知道,朝廷不喜儒家了,將儒家趕出朝堂,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他在意的是李斯的另一句話,‘士子修學皆從私門’,聽到這句話時,子襄不由心頭一顫,唯恐李斯真的察覺到了什麼。

但很快。

他就面色恢復如常。

他已經意識到了,李斯並沒察覺到儒傢俬下做的事,只是在陳述周朝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之事,即便如此,也是驚出了他一身冷汗。

不過。

這些針對尚在接受範圍。

李斯所言的確符合大秦實情,大秦立國這幾年,始皇遭遇了多次暗殺,民間各種讖語、流言盛行,朝廷一直都想出臺律法,收緊輿論尺度,其實是有實際考量的。

再則。

李斯的這些建議,大多是威懾性政策,實際操作性並不大。

唯一可操作的。

就是把儒家趕出朝堂。

而他儒家早已決定跟秦廷決裂,上不上朝,其實關係不大了,只不過其他儒生多少還在意這些虛榮,因而顯得有些接受不了。

但......

他其實能接受,甚至甘於接受。

不過,他並不覺得李斯對儒家的針對僅限於此,李斯一定還有其他的針對之策,他轉頭,看向了李斯。

這位枯瘦冷峻的大秦丞相!

博士們此刻死死沉寂著,沒有一人試圖反駁。

實在是無力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