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則。”

“秦落衡風頭太盛。”

“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秦落衡這次犯了忌諱,我若沒猜錯的話,等這次盛會結束,他必然會遭至始皇壓制。”

“長公子身份暴露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這次盛會已然接近尾聲,在我來看,長公子在這時暴露身份,其實是利大於弊的!”

“明日還有遊歷咸陽城。”

“長公子的身份若是暴露出去,定會引起全場注意,無疑也削弱秦落衡的影響力,還能借此拉攏不少士人,而且長公子能透過這次審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才能,加上盛會上又提出過切實可行的治理之策,無疑還會收穫一大波民心。”

“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再則。”

“長公子性格太溫和了。”

“若長公子再不相爭,早晚有天會被蠶食殆盡。”

“暴露身份,固然會遭至始皇不滿,但從最終的收穫而言,無疑是利大於弊的,而且此舉也會透出一個訊息,就是長公子已知道秦落衡為十公子之事。”

“這才是其中關鍵。”

“長公子以往從沒有爭過,但這次為何會一反常態?”

“就是因為秦落衡給了太大壓力,讓長公子不得不爭,始皇是何等心智之人?豈會看不出其中緣由?而這次秦落衡本就犯了忌諱,無論最後成與不成,都會引起始皇對秦落衡的忌憚。”

“而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孔鮒聽得一頭霧水。

他根本沒想通,秦落衡何處犯了忌諱?

他不禁問道:“愚兄沒聽明白,為何你言之鑿鑿的說秦落衡犯了忌諱,他哪裡犯了忌諱?我怎麼沒看出來?”

子襄深吸口氣。

解釋道:

“先祖說過:唯器與名,不可假人!”

“秦落衡在城中名望如何?”

孔鮒道:

“正值頂峰,全城矚目。”

“但這次盛會是陛下親允的,就算有此效果,也理所應當,何來犯了忌諱?”

子襄搖頭道:

“操持盛會得此盛名,自然無可厚非。”

“但......”

“秦落衡所做又豈止這些?”

“世人皆知這只是一場‘議’,所以什麼都可以說,什麼也都能說,但也只能說,秦落衡卻是不僅說了,而且還真的付諸了行動,而這恰恰就犯了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