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

他怎麼敢直接得罪天下貴族,天下士子,以及諸子百家的?

大秦就算有家門閥閱,但能在門口樹起閥閱的終究是少數,而且也僅限關中氏族,天下貴族何其多?他們生來富貴顯赫,又豈會甘心,因大秦的一份令書,便直接削為庶民?

這次盛會匯聚天下名士。

結果秦落衡對他們並無半點尊敬,反而在臺上大放厥詞,將士子引以為傲的尊榮一一擊碎,他是生怕這些士子不反秦嗎?

還有儒家!

他也知儒家的禮治不切實際。

但他之所以選擇親近儒家,就是因為法家太過苛責,所以想用儒家的仁禮來做調和,但眼下秦落衡卻直接把儒家得罪了個徹底,這豈非是因小失大?

扶蘇蒼白著臉。

他只覺得秦落衡過火了!

大秦設立博士學宮,本欲為相容百家,何以去大肆詰難?

扶蘇面色微凝,扼腕急聲道:“秦落衡,你平素那麼精明,為何在這些事上失了神?以至於說出這麼荒誕不經的話?你怎麼偏偏就在這時犯了糊塗?”

“唉!”

另一邊。

蕭何卻並不這麼認為。

大秦自有法度。

秦落衡所言,並無半點僭越,只不過真話過於傷人,也太過露骨,讓人一時難以接受罷了。

他出身寒門。

對貴族士子、儒生都無法感同身受。

而從秦落衡的話中,他聽出了一個意味。

秦落衡並非是在打壓排擠道儒兩家,而是在有意敲打警告,他是想告訴他們,華夏大地上只能施行法制,兩家主張的德政,仁政,只能在法制基礎上,做錦上添花之用。

他是想用這些露骨的話,提醒道儒兩家的有識之士,不要再耽於陳腐王道、勸天下改制,要有華夏之念。

秦落衡之所以敢這麼大膽直言。

非是要自絕於道儒。

而是在對外表露一個態度,朝廷準備啟用道儒兩家了。

只不過道儒兩家耽於陳腐王道,為大秦體制所不容,若是道儒能摒棄王道理念,摒棄治政之道,大秦自然會對道儒大開方便之門。

想到這。

蕭何一下全理清了。

大秦立國以來,一直在銳意革新。

治理上同樣在求變。

這些年裡,大秦大修馳道,決通川防,疏浚漕渠,這是大秦依循法家理念做出的大治之策,只不過經過五年探索,朝廷似乎也察覺到了,法家的理念,並不足以實現天下大治。

因而才有了今天的這場盛會。

但天下士子輕秦,很多人恃才自傲,有著自己的為政理念,不少士子還念及著三代王道,而這顯然為大秦所不能容,因為才有了眼前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