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眉頭一皺,疑惑道:“你們真沒看他們的名字?”

李斯搖了搖頭。

說道:

“臣等確實未曾一觀。”

“這次盛會的參與人數規模空前,我跟朝堂的三位諸公,是片刻不得閒,一直在伏案評閱這些士子所作經文,未曾有任何懈怠,這才堪堪在辰時之前,將所有士子的評級評出。”

“再則。”

“秦落衡對士子經文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

“不僅在上面蓋了泥印,在名字處蓋了木板,還特意釘上了不少的鐵釘,就是以防中途有人拆開,杜絕徇私舞弊的情況出現。”

“秦落衡如此謹慎小心,臣又豈敢生出小人之心?”

“而且這次盛會關乎大秦顏面,臣何以敢行這等小人之策?臣跟王老丞相等人,從未想過觀看士子名字的心思,請陛下明鑑。”

嬴政微微額首。

笑道:

“這小子倒是防的嚴實。”

“但理應如此。”

“大秦既對外宣稱要公平公正,自當要言行合一,你們的所作所為無任何問題,是朕小人之心了。”

李斯驚惶道:“臣絕無此想法。”

嬴政輕笑一聲道:“你既不知他們名諱,那朕就不問這些了,你給朕說說,他們所著經文中,何以讓你讓他們入選,讓朕也聽聽,他們是不是真為大才之人。”

李斯道:

“臣定知無不言。”

“這次入選的九十六名名士,可謂各有春秋,他們所著經文,類別各有不同,有講處事之道者,有講經略文章者,亦有感嘆生不逢時者,種類繁雜,但都有獨特見解。”

“可謂是百花齊放!”

嬴政略一沉思,緩緩道:“當年博士學宮建立,他們中有多少人受到過朝廷徵召。”

李斯面色一沉。

凝聲道:

“回陛下。”

“只有不到二十人。”

“當時天下剛一統,朝廷對士子的認知不充分,所以才導致當年只有不到二十人的名士受到了徵召。”

聞言。

嬴政冷笑道:

“你不用多說了。”

“朕當年以高官厚祿待之,他們全都選擇隱匿逃亡,而今朕不給官職俸祿,他們一個個又全跑出來了,甚至那些名聲不顯的人,這次也敢拋頭露臉了,大秦對他們的吸引力,還不如一場盛會嗎!”

李斯顫巍不敢言。

嬴政冷哼一聲,平復了情緒。

繼續道:

“罷了。”

“他們既不願仕秦,朕也不去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