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襄低語道:

“周青臣會上什麼奏疏?”

“周青臣是一個阿諛奉承的人,他敢直接上疏,一定是經過了慎重考慮,只是學宮內的事,就算始皇得知了,也不該對周青臣不滿,為何周青臣是這幅態度?”

“難道他上疏直言了秦落衡的不是?”

“也不對。”

“周青臣雖器量很小,但還不至於這麼做,他究竟給始皇上了什麼奏疏?”

子襄皺眉深思著。

但想不到。

因為學宮內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也小,若非是關係到秦落衡,恐怕始皇根本就不會過問,秦落衡說的那些話,固然很有誘惑力,但始皇主政朝堂這麼久,很清楚其中的難度,並不會真的放心上。

若是跟秦落衡無關,那還能是什麼事?

子襄搖搖頭。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

只是沒過多久,他就明白了。

因為一則告示傳進了學宮,見到這則告示的內容,子襄瞬間明白了,只是轉瞬,他的臉色就變得難看起來。

因為這事大了!

始皇竟再次下令,重啟學術爭鳴,並准許天下士人不任職,而論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這些話題其實當年稷下學宮都曾熱議過,只不過現今卻少了一樣。

國事!!!

稷下學者喜議政事。

大秦這次雖放開了各種話題,卻獨獨禁言了國事,這已經充分的表明了始皇的態度,始皇根本就沒有想過改變治式,甚至都不容許談論變更治式。

始皇准許的話題,都契合了一個點。

文明立治!

這份告示中,沒有出現一個人名,但落到子襄眼中,卻滿眼都是秦落衡,這場士人集會,就是在踐行秦落衡的觀點,始皇似乎是想透過天下士人之口,來完善秦落衡的文明立治。

這讓子襄感到心悸。

甚至是害怕。

始皇分明是在利用天下賢士的謀略智慧,以此來完成文明立治的謀劃,而且透過這場大盛會,向天下傳揚文明立治的概念,讓天下士人透過這場盛會,逐步接納文明立治的觀點。

始皇分明是在分化天下士人!

子襄顫聲道:

“人君之慾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致遠道者託下乘,欲霸王者託於賢。”

“始皇根本就沒有想要禮賢下士,也沒有想託於賢,他只是稍微放低了姿態,去吸引那些有積極參與現實計程車人,並准許他們高議闊論,互相辯論,甚至是互相詰難,只為論證文明立治的可行性。”

“真是好大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