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額頭不禁滲出涔涔汗水。

李斯目光如電,寥寥數語,就把殿內亂象說的通透。

百官竟皆垂首,無人敢與之對視。

凡此等等。

方顯重臣巨匠分量。

而且不少人本就心懷否側,誰能說他們前面不是刻意而為?誰又敢說咸陽的六國貴族跟地方沒有利益輸送?誰又真敢去質疑李斯所說法為重的觀點?

靜默稍許。

李斯的聲音重新響起。

“今日之議,實屬刻舟求劍。”

“秦法乃大秦立國、強國根本,法之不存,必國之不存,朝令夕改,決不能容。”

“縱然時勢異也,亦不能越法而行!”

“流水已逝,行舟非地。”

“秦創大業,立制於千秋萬世。”

“鄭國所言三府通聯,姚賈所言黔首是大,竟皆為一時急政,豈能因此動搖大秦國本?田制?百官懈政,只為圖一時之快,沒有立足於大秦根本,如此,怎能輕易定事?”

“啟稟陛下。”

“臣以為今日之議當作罷。”

“百官何時端正心思,這議政再開也不遲。”

全場靜默。

所有人都面色微變。

沒人能想到,李斯會提議,作廢今日之議。

百官面面相覷,但沒人試圖開口。

眼見氣氛越發凝重。

突然。

前方有話音傳出。

“李廷尉,你這話欠妥。”

“今日陛下召開議政,本就為商議田政,百官正各抒己見,你卻阻止田政繼續,這是何居心?”

“田政乃國家大政,關乎萬千人生計,豈能輕易擱置?”

“縱然有些官員沒有己見,但他們也是赤心為國,李廷尉一句私鬥內耗,卻是把他們竟皆否定,這未免過於霸道了。”

“議田政,重在議。”

“不議又如何能察覺真知灼見?”

“啟稟陛下。”

“臣認為議政當繼續。”

此聲猶如驚雷,讓百官面露愕然。

眾人驚愕萬分的盯著這位形銷骨立的奉常,又看了眼枯瘦冷峻的廷尉,眼皮微微一跳,莫敢在這時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