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躬身道:

“回父皇。”

“兒臣對此事也瞭解不多。”

“據陽泉君所說,戰國之世,山東各國土地兼併並不嚴重,因為當時各國世族擁有治權封地,這些田地與自家田產無異,而且當時戰火連綿,各國擔心治地震盪,也不敢過於明目張膽兼併。”

“等到天下一統,天下兵戈止息,封地一律廢止,郡縣世族和富商大賈想繼續維持昔日盛景,只能透過土地兼併來完成。”

“當年大秦一統天下之勢銳不可當,地方世族和商賈也知道大勢已去,所以趕在天下未一統之前,瘋狂的進行土地兼併。”

“等天下一統之後,這些世族豪強扭曲律令,繼續霸佔著這些田地的所有權,而地方黔首不知律令,不敢報官,只能在官府處登記自己有田,但實則田契地契都在世族豪強手中。”

“近年來山東郡縣並不太平。”

“父皇多次下詔,在山東郡縣修馳道、漕渠、遷徙民眾等,這些世族和豪強就藉機大肆購買黔首耕地。”

“民之田產,遂不斷流入權貴豪強。”

“黔首失去自己的田產之後,則淪為了世族豪強的傭耕之家,他們雖名為黔首,但實與奴隸無異,因為他們在官府還登記有田產,每年還需向官府繳納稅收,是以生活越發困頓。”

“兒臣既然知道,就絕不能容忍。”

“大禍已經初現端倪,不察覺則已,既然察覺,兒臣又豈能坐視不管?聽任民田流失?任由黔首變為奴隸?在兒臣看來,這流失的不僅僅是民眾的耕田,也是大秦的民心根基。”

“是帝國河山!”

“兒臣懇請父皇徹查!”

嬴政漠然。

他看了眼手掌壓著的奏疏,又看了幾眼扶蘇,眼中露出了一抹欣慰之色,考校道:

“你既然知曉了此事。”

“那依你之見,當如何解決這事?”

扶蘇字斟句酌道:

“兒臣確有一些想法。”

“在兒臣看來,當下朝廷要做的是試探虛實深淺,兒臣建議當先令黔首自實田。”

“讓黔首自報田畝,以此減輕黔首負擔。”

“二來,派人深入郡縣暗查,清楚兼併真相,其中要查清楚的當為買賣田產之書契。”

“有了這些買賣田產之書契,就能將這些世族豪強繩之以法。”

“三來......”

“會同廷尉府密商根除兼併之新田法!”

“兒臣看來,想要根除兼併,只能依靠律法,不過眼下山東郡縣土地兼併的實情還未得知,還需要暗中綢繆,等時機成熟,再相機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