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有條件的。”

“他只答應上下午的課,至於上午,我們這位令史壓根就不會過來,你們看學室內其他令史誰有這個待遇?”

“人家爵位高,就是不一樣。”

眾人齊刷刷的點頭。

深有同感道:

“那是。”

“都公乘的爵位了,坐家裡都有專人伺候,誰還閒著沒事跑到學室授課啊。”

秦落衡也跟著點頭。

他是知道秦朝二十級爵位的。

由低到高分別是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

這二十幾爵位,按照實際地位和待遇,被分成了四大等級。

士比大夫卿侯。

士:

公士、上造、簪嫋、不更。

比大夫:

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

卿:

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

侯:

關內侯、徹侯。

秦這二十級爵位,主要地位和待遇,就體驗在‘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這幾點上。

士這一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田宅、衣服上。

比大夫則是在等級。

大夫和官大夫這兩級或許還不明顯。

但公大夫往上就是高爵了。

他們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見了縣令、縣丞可以只行揖禮,不用跟其他人一樣行拜禮。

至於公乘。

那是民爵的最高爵位。

尋常人想再往上升,就只有進入朝堂當官了。

卿則體現在爵秩上。

前面兩大級,待遇其實一般。

也就能多分幾畝田地,見官不用行拜禮之類的,實際意義並不大,畢竟田地總歸還是要自己耕種的,但到了卿這一級,待遇就有了質的突破。

他們是躺著收錢。

五大夫及以上至少都有三百戶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