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資本市場,風雲激盪(第2/2頁)
章節報錯
歷史,怡和置地在併購港燈的股市收購戰中,將每股的價格炒到六塊毛五,而這場收購戰距現在只剩不到兩個月!
張國賓轉手就可以把這些股票以近一倍的價格賣出,而他要的是80年代一倍幾千萬港幣的利潤嗎?
no!
他要的是港燈!
怡和置地作為怡和集團的重要子公司,標誌性作品為香江怡和大廈,而怡和集團則是英政府在殖民地的重要財團,業務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遠東最大英資財團,老牌的英資洋行。
二戰前在全華業務就非常廣泛,包括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業,最早時還從事鴉片,茶葉,勞工人口,金錢背後是血淋淋的血債,供養著背後貴族和國民。
張國賓不可能打贏、打死怡和集團,暫時連過一招的資格都無,卻可以在其子公司,香江重要公司怡和置地身上狠狠刮下一塊肉。
讓他們血債血償!
因,怡和置地近年在海外投資回報率不高,又重新盯上香江市場,試圖捲土重來,在港大肆擴張,大擲銀彈,以破港開埠以來最高地價的47.5億港元,拍下中環地王,用以開發交易廣場。
正擬以百億資金,開拓港島市場,集團內部早有決策,正在籌備收購港燈及電話公司,同時大舉拍地,湧入香江的地產火熱當中。
這無疑是怡和置地主席的又一次戰略失誤,錯估香江地產火熱會延續,實則是下注“英府”能在中英談判中佔據主動,按照先前政策繼續保持地產熱度,卻沒預料到8384年英府談判失敗,83年即傳出風聲,導致香江大批外資流出,許多富豪逃港,令80年代中期的香江地產出現崩盤。
最早,怡和置地負債三百億港幣,不得不破產重組,甚至還連累其母公司“怡和集團”。
而眼下,怡和置地決心收購港燈的計劃,更不可能因張國賓一個人而改變。
張國賓要做的就是炒高港燈股價,增加怡和置地的收購成本,再以高價位賣出變現,等到明年怡和置地破產重組,在低位向怡和置地買入港燈集團,復刻李家城吞併港燈的路線,但他的資本力量不如李家城,操作難度無疑要比李家城更高,現在便已坐上賭桌,開始積累籌碼。
“做的不錯。”
張國賓伸手拿起沙發上的西裝,隨手搭在左臂,站起身,望向曹人超說道:“明天,後天,下週,繼續掃貨!”
“從現在,你記住,錢,不再是錢,只是一串數字。”
今天,張國賓真正做到說一句話,一分鐘幾百萬上下。
“是,張生。”
曹人超張口應道。
張國賓轉身走出辦公室,路過辦公區時,側目望去,一名名股票經紀正躺在椅子上,累的頭髮發昏,滿身大汗,彷彿打完一場硬仗。
張國賓扭頭朝曹人超說道:“我記得公司裡有一筆現鈔。”
“五十萬港幣。”曹人超立即回答。
“拿十萬出來,灑給兄弟們開心一下,只要這件事情辦的好,每天灑,天天灑,鈔票不夠管我要!”張國賓撂下一句話,展臂伸手套上西裝,轉身邁步走下大樓,在一眾兄弟的保護下坐進平治轎車離開。
張老闆一個人的資金放進港市如溪流匯入江海,掀不起半點風浪,但突然出手砸進單支個股卻足夠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1982年的香江資本市場,註定是風起雲湧,風雲激盪的一年。
張國賓的平治轎車剛剛駛出旺角,證劵公司辦公區的天空,嘩啦啦,灑滿綠色港紙鈔票,職員們手捂足稻,撲向落下的金牛,興奮雀躍,一陣狼嚎……
張國賓對於幫自己賺錢的人,無論是得力干將,還是小職員,錢?
絕不吝嗇。
如他所言,現在,金錢只是一串數字,要的不是錢,是地位,是尊嚴!
而市場上盯著港燈的集團資本大鱷,可絕不止怡和,佳寧幾家,主要股票一樣掌握在許多國際遊資,資本大鱷手中,張國賓在市面上掃的股票,對於國際遊資,大鱷們而言,頂多算是毛毛雨啦。
未來一週,國賓證劵在股市上都延續著來多少,掃多少的做事風格,將港燈股票抬破四塊。
《信報財經》、《香江商報》等財金媒體,將0006掛在頭版頭條,國賓證劵的公司開始進入資本大鱷的眼中。
這時。
和記黃埔。
“和黃”行政總裁李查信坐在椅子上,手中捏著一支鋼筆,出聲朝對面的李家城講道:“國賓證劵在市場上放出豪言,說他們的大老闆張國賓,一定要讓港燈姓張。”
前方茶桌擺著一份《商報》。
李家城穿著西裝,眯起眼睛,目光掃過《商報》,嘴角不屑冷笑:“張國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