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苦其心志 第二十三章 另一位讀書種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謝崇將院落裡那株菩提樹結出的本源菩提種送給了南嘉魚,並且以幫助曹沫砥礪劍意的代價換取了宋時為修緣城提供三十年的庇護,然後就消失了。
修緣城外,一對少年男女冒著鵝毛大雪堆了一座衣冠冢,新堆的泥土不一會兒就被大雪掩埋,雪白的墳包前,樹了一塊碑,碑上無名,上書唯有四字,
問心無愧。
整個修緣城地界上下一白,宛如縞素。
從此,閒雲寺內少了一位苦行僧,修緣城外多了一塊無名碑。
一白一青,就這樣在風雪中離開了這座修緣城。
……
不知名山腳下,有一對少年男女正不慌不忙地走在雪地中,少女青衣,腳步輕鬆,頗有一種接近踏雪無痕的氣勢,修為可見一斑;而反觀那一襲白衣的俊俏少年,雖然在有心人眼裡也能看出是也是一位踏上修煉一途的人,但是明顯可以感覺出與少女之間修為的差距。
仔細觀察會發現,兩人腳法,呼吸,都有一種特殊的規律,周圍天地之間那凡夫俗子不能窺見的靈氣也在兩人身邊跟著有規律地聚集,消散。
青衣少女正是南嘉魚,而白衣少年自然就是曹沫。
“小沫子,我也已經將我跟著你一路的原因告訴你了,咱兩好歹也算是同死生,共患難的患難之交了吧,你咋還不肯將你要去的地方告訴我啊,”南嘉魚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對曹沫說道。
“走著就是了,總會到的。”
聽到曹沫的回答,少女氣的跺腳,但是又沒理由發作,只得又問道:
“那我們好歹也弄兩匹馬趕路不是?何必這樣慢吞吞地走?你想想啊,銀鞍白馬,颯沓流星,一襲青衣,冒著鵝毛大雪趕路,最好再配上一個斗笠,多瀟灑,多有大俠風範!”
“這天氣,這荒郊野嶺的,從哪給你弄什麼白馬去,”
曹沫沒好氣地答道。
其實這一路以來,曹沫一直也有疑問,為什麼先生沒告訴自己去哪,只是給自己指了一個方向,難道自己就要一直這樣往西走下去不成?
直到後來遇到了刻意跟著自己一路的南嘉魚,曹沫立刻得出了一個結論。
至聖先師在早年間曾經帶著弟子周遊過列國,後世就有儒家弟子沿著至聖先師的足跡遊覽山河,這也就演變成了後來人所說的負笈遊學。
那麼顏先生也許就是要自己負笈遊學,走遍山川湖海。
所以曹沫才對南嘉魚說,總會到的,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在哪裡停下,也許目的地就在前方,也許在十萬八千里外,不過這都不重要。
曹沫知道,最重要的,不是結果,其實,是過程。
心裡有了答案,曹沫也沒了一開始的那般迷茫,腳步更加堅定。
南嘉魚一看曹沫腳步加快了許多,也趕忙跟了上去。
……
接下來幾天,兩人都是在雪地裡趕路,曹沫也沒想到這場雪下得這麼大,暗暗計算身上帶的乾糧能不能支撐兩人接下來的路程,不然白茫茫一片雪地上哪找吃的去。
而南嘉魚顯然就沒有這個憂慮,正捧著一團鬆軟的雪玩的不亦樂乎,她覺得反正吃的曹沫會解決,再不濟也就是吃幾天野味的事。
果然,曹沫的憂慮沒有錯,在第四天,兩人斷糧了,看著空空如也的袋子,曹沫對南嘉魚擠出一個無奈的笑容。
“從修緣縣帶的吃的已經吃完了。”
一直以來都是佔據消耗大頭地位的南嘉魚心虛地問道:
“那怎麼辦?”
“可以在附近找找看有沒有什麼野味,不過這冰天雪地的,我看夠懸。”
一聽到要餓肚子了,向來懶散的南嘉魚一改往日作態,馬上急匆匆跑到跑的周圍的山上尋找能吃的東西,同時還不忘催促站在原地的曹沫。
兩人分頭行動,忙碌了半天,最後還是有著流浪經驗的曹沫跟著一些蛛絲馬跡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隻藏得隱蔽的雪兔,而南嘉魚則空手而歸。
看到曹沫手裡被提著耳朵,還一直在蹬腿不止的那毛茸茸的雪白一團,南嘉魚少女心大發,不過飢餓終究戰勝了少女心。
南嘉魚眼中含淚乾了三大碗,吃幹抹淨,少女還意猶未盡。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就很少能夠捕獲到野味了,連經驗豐富的曹沫也經常空手而歸,兩人時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每次一到這個地步,南嘉魚就會回憶起那隻可愛且美味的雪兔。
不過還好,兩人就這樣在走走停停,逐漸能夠看到一些人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