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太歲之體十二重天(第2/3頁)
章節報錯
連鄉間有些名氣的小菜,也被他派人蒐羅過去,一一品嚐。
假使不合口味,那多半又是一頓重罰,把人杖責致死的事情,近來竟然也屢見不鮮。
燕平生聽得又驚又怒,彼時正在深夜,他也顧不得了,闖到縣衙中去見了燕石渠。
不料,此子見了他之後,沒有半點敬畏之意,反而振奮起來,對著燕平生評頭論足,聲稱要將他擒下。
燕平生大怒出手,誰知燕石渠功力大有長進,境界甚至好像比功力進展還大得多。
他二人甫一交手,燕平生就被逼出全力,對戰餘波頓時令縣衙全毀,縣衙中的人無一倖免。
燕平生不敢在城中繼續纏戰,逃出城去。
石渠分舵骨幹全無,恐怕至今還沒人知道,那天晚上縣衙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卻說燕平生在荒野上與石渠舵主正式一戰,敗而重傷,只好再度逃亡,在荒野山川間藏身。
那石渠舵主緊追不捨,連日以來,兩人輾轉萬里,屢次交手,直至今日。
劉子言說道:“教主都鬥不過他,回七殺教總壇,恐怕也是平添損失。燕教主一路北上,趕往天子渡,是想要借天子渡出海躲藏嗎?”
既然陸地上逃不脫,那茫茫大海,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海上方向難辨,又多有風浪,不管是依靠氣味還是精神感應等追蹤手段,都會增加許多難度。
燕平生笑了一聲,說道:“我被他追得越來越緊,傷勢累加,就算撐到出海,只怕也過不了多久就被他徹底追上。”
劉子言微微皺眉:“但是七殺教在川蜀之地,燕教主都已經跑到這裡來了,好像也很有目的性啊。”
燕平生說道:“我不是要去天子渡,而是準備撐著最後一口氣,去趟紫禁城。”
“北上紫禁城?”
花若青目光一動,“那裡應該是太行十三旗的地盤,是他們的總部……原來是這樣。”
北方八大教門之中,一般都認為是太行十三旗的軍容最盛,兵力最廣,地盤也最大。
他們地盤大,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佔據冀州和三晉之地。
至於兵力軍容麼,則是因為八大教門中,大多隻是民間教派發展出來的力量,或者是民間的起義軍。
唯獨這太行十三旗,本來就是屬於女真王朝的正式兵馬,而且是替女真人扼守太行山的精銳之師。
女真王朝入關後的那些年,在北方經營,當然不能只靠女真人自家打天下,也編排漢軍,招攬漢人中的名士高手,作為文武大臣。
這夥人在女真王朝為官的時候,為表忠心,往往事事做絕,打壓欺榨漢民的時候,他們也最是上心,後來女真王朝在面對南明的時候,節節敗退,其中就有些人的心思搖擺起來。
尤其是因為太歲肉的出現。
當時在女真王朝中,權位最高的漢人,官至太保、撫遠大將軍、封一等公的嚴雙峰,服下太歲肉,武功大成,野心頓時熾盛,帶領麾下大軍造反。
女真王朝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才徹底抵擋不住,退到關外。
嚴雙峰其實本來有自立為王的心思,也是他麾下謀士勸說,認為那時北方局勢太不穩定,率先稱王稱帝,恐怕會遭到群起而攻之,於是這件事就緩了下來。
既然沒有稱王,又沒有立教立派,而他的兵馬當初造反的時候,以十三旗為號令,世人就漸漸以太行十三旗,來稱呼他的勢力。
七殺教是純純老百姓活不下去,造反起家,頭一號厭惡的是女真官兵,第二號厭惡的就是同樣打著義軍旗號卻不幹人事兒的匪軍。
太行十三旗這幫人,當年既當過女真官兵,後來又成了匪軍,可以說是七殺教頭號死敵。
就算幾十年過去了,燕平生這份恨念與鄙夷,也不曾淡去。
他之前自忖逃不脫石渠舵主追殺,又看出石渠舵主性情大變之後,行事肆無忌憚,就想要將他引到紫禁城去。
到時候兩邊打出一番動靜,驚動太行十三旗的高手,後面的發展可就熱鬧了。
要是石渠舵主把那個嚴太保也打得滿臉血,那燕平生自忖,自己真可以說是死的熱熱鬧鬧,倒也痛快。
花若青他們幾人對八大教門都已有所瞭解,燕平生話都說到這裡,他們自然也就明白過來了。
關洛陽卻沒怎麼注意他們這番話,只是搖了搖頭:“看來你也不知道這個石渠舵主的真實來歷。”
燕平生聽了這話,身子一顫,閉了閉眼睛:“此人,果然不是我兒了麼。”
他也早有揣測,只是不太願意道破,之前那種被追殺的情況下,把這一點揭破了,也沒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