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退(第2/4頁)
章節報錯
笑聲壓迫著整座樓體,向地下沉陷,三尺還嫌不夠,第二次震盪,又下沉接近兩尺的高度。
構築成這座高樓的種種木料,實在承受不住,在第三次下沉的時候,朝四面八方崩裂了一部分。
隨著從上到下一層層的柱體牆體斷折破裂,整座樓閣就這麼一頓一頓,一層一層的變矮。
咚!
咚!!
咚!!!
地動山搖一樣的聲勢,就算光在遠方聽著這樣的聲音,都感覺驚心動魄,動盪不安。
關洛陽卻穩穩的站在那裡,無論周圍怎麼動盪,都保持著跟邵凌霄對視的高度,只是藏在腰後的右手,一根根手指微微活動著,漸漸握成拳頭。
剛才他可以不急,現在他也可以不躁,隨著流光墜落,紛亂如雨,撲滅一處處妖魔災禍,該急的已經不是他了。
朝著周圍崩裂散射出去的木料殘骸,漂浮在一定距離的空中,樓閣變矮一層,周圍的殘骸就升高一層。
當邵凌霄所站立的地方,終於變得跟街道地面齊平的時候,他這試圖先聲奪人的舉動,已經走到了盡頭,且毫無成效,不得不發動真正的攻擊了。
關洛陽等的就是這一刻,等的就是這一刻的前一個剎那。
在飛光寶劍上倒映的景色略有變化,證明劍將運動的瞬間,關洛陽的拳頭已經提前轟到邵凌霄的胸膛上。
他的拳頭要想打穿邵凌霄的軀幹,就要先粉碎邵凌霄前胸的衣物,這是物理上的順序,本來沒有什麼錯誤,錯的是,這層衣物並沒有緊貼著邵凌霄的面板。
在衣料和肌膚之間,還有一層質感奇詭的護甲。
關洛陽的這一拳絕速而發,拳法中已經揉和了風蜉無形的滲透特性,可是在打中這層護甲的時候,卻感覺自己不是在攻擊一個人,而是在攻擊十個、百個、上千個不同的飛速遊動的事物。
拳上的力量,真正滲透進去的,恐怕還不足兩成,而且還有一股柔韌到無孔不入的力量反震回來,令關洛陽的速度為之一緩。
邵凌霄的身影如一縷青煙倏然消失,退到了樓閣殘骸的範圍之外,長劍一揮,那些懸浮在半空中的碎片殘骸,每一塊、每一片、每一點,就像是突然獲得了噴射式的動力,全部向著關洛陽衝擊過去。
這副場景,就是比原本那座樓閣還要高,還要大的殘骸圍牆,陡然間塌縮向一點。
當所有的殘骸在中心處相撞,擠壓著,形成一個緻密球體的時候,樓閣本來的顏色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所有的殘骸都在高速運動碰撞的時候,被鍍上了一層焦色,球體的外層,甚至隱隱顯出玉石光澤。
這就是朝生夕死劍訣的第三招,黑水驪珠。
說來,魔教鎮教寶典之中的《環天列宿混一大法》和《朝生夕死劍訣》,都名揚天下,卻少有人能夠說得清《朝生夕死》這套劍決到底有幾招。
關於魔教歷代教主的記錄之中,也只是提及,他們似乎都很喜歡動用這套劍法裡包括“龍哭千里”在內的前三式。
實際上,這套劍法從開創出來那一天開始,就只有前三招是有定論的。
在漢朝末年避退隱居到西南群山之中的那一群創功者,開創出整套劍法後,就把第三招往後的招式全部裁斷,收藏在密盒之中,下令以後的歷代教主,只能觀摩前三招劍訣,自己去開創新的路數。
龍哭千里,鱗介藏形,黑水驪珠,從第一招的肆意縱橫,到第二招的潛伏積蓄,到第三招的壓抑至極,彷彿把一條飛騰九天的龍,硬生生逼迫蜷縮成了一枚深淵之下的驪珠。
逼得人心中鬱怒之氣,不可不發,不得不去開創獨屬於自身的第四招。
但是到了邵凌霄手上之後,他學完了三式劍訣,感受著奔騰飛揚的劍氣,壓抑如細小珠玉,卻並沒有產生什麼鬱怒之氣。
在他看來,一個真正自在的人,應當能夠在任何一種情態之下享受樂趣,自尋其樂,自作其趣。
像是抑鬱,憤怒,狂躁,自卑,仇恨,如此種種負面的情緒,完全都是由外界強加,而並非是由自己心中生出,就像是一層層披在身外的繭衣。
雖然成為了自己形體的一部分,卻不是自己真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