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千里伏龍,不戰之約(第2/4頁)
章節報錯
當天,洛陽糧倉那邊的大火被撲滅的太快了,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是邵凌霄可以輕易的估算出來那場大火造成的損失。
——應是一萬石左右。
這種程度,放在一座糧倉來說,或許已足夠讓人肉痛,天下第一倉失火的象徵意義,也會帶來不少的麻煩。
可是大唐一年的糧食裡面,只有一小部分被劃分為存糧,在這一小部分裡面再損失掉一小部分,對於整個大唐來說,就不過是皮毛罷了。
過了今天就不一樣了,加上這支船隊的話,一萬石,將立刻變成一百零一萬石。
“教主。”
朱琳琅走進船艙,抱拳行禮說道,“整支船隊就只剩下這一艘船了。”
邵凌霄點了點頭,走上前去,右手接住了正在流瀉的米粒,很快就接滿了一把,微涼而乾燥的米從手掌周邊繼續向下滑落。
他收回手來,低頭嗅了嗅這一把米,莫名的露出一點笑意,手掌側翻,看著那些米粒滑落,最後在手心的面板上留下不少紫色的粉印。
這種紫黑色的稻米,並非是被染料染成這種樣子,而是天然生成,表裡如一的古老食物。
西南之地有著漫長的種植稻穀的歷史,在那些潺潺流水的梯田之間,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促使當地出產著粒粒飽滿、香氣醇厚豐腴的穀物。
但是品種,地區,耕種水平的不同,讓最平凡的糧食作物也分出了許多等級,最高檔的,就是這種紫米。
小書亭
西南六詔之地,當初年年都要向魔教總壇進貢包括紫米在內的各類香米。
邵凌霄還記得,每年這批貢米剛送到總壇的時候,按規矩,會撥出一部分,發給那些位階不夠,但勤勤懇懇,值得嘉許的教眾,往往還伴隨著一些錢幣、丹藥、功法的賞賜。
在他小時候,很喜歡在那種時節,到魔教總壇後山的斷崖上,俯瞰群山之間,往下看去只有山嵐深淵,往遠處看,只有巖林蒼莽,但是一百,一千,直到數量數不確切的炊煙,終究會超過蒼黛的高峰,直到連線天上的雲氣。
那個時候,老得已經有些健忘的師父,會不厭其煩的跟他說起,這六詔王國、十萬大山之中,凡有炊煙升起的地方,都是他未來的子民,是供養教門的祭所,滋生無邊自在之人的土壤。
“西方使者,我定下要燒糧倉的這個計劃時,摩天就決定要讓你去執行,你接過任務的時候果然也沒有半點猶豫。”
邵凌霄的神色之中,還帶著追憶往昔的餘韻,“不過我現在有點好奇,你對於我們的行為,真的一絲意見都沒有嗎?”
火羅道,現在已經被外人完全視為魔教餘孽的這個組織,從西域來到中原,其實已經有了一代人的時間。
他們在各地設立的分壇之中,下層的教眾,有很多都是土生土長的大唐人。
但是在真正的總壇高層那裡,直到夜摩天實施改革、編纂種種新的教規之前,仍有九成以上的都是西域人在把持。
到了今天,他們的高層之中,有五成是近些年吸收進來的邪道高手,三成的西域人,和兩成的魔教舊人。
朱琳琅就是一個西域人,雖說他全然是做中原百姓的打扮,但是那煙青色的鬚髮掩映中,還是能看出幾分略異於中土的五官輪廓。
相比於那些中原邪道,他這樣的西域人,自問更能夠體會到邵凌霄的心情。
西域有許多國家都處在常年的征伐之中,因為各個國度的疆域範圍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是那麼一兩座土城,所以滅國,對那裡的人來說是比較常見的事情。
可是,國有大小之分,人心卻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有一些僥倖度過了百餘年光陰的西域國度,已經形成對自家國邦的認同,在被夷滅的時候,殘餘之人那份想要復仇的心情,同樣是大到不惜把所見到的一切都燃燒殆盡的。
跟這些魔教舊部比起來,區別只在於,西域那裡的亡國之人,往往沒有把最大的、毀滅性的想法去付諸實踐的能力,他們的對手,也大多隻是侷限在荒漠綠洲之間的國度,而絕非是大唐這樣的遼闊帝國。
朱琳琅每當想到這裡的時候,心裡都有一點想要嘆氣的感覺。
夜摩天大刀闊斧改革之後的火羅道,其實力在近十年來膨脹至此,如果願意去西域的話,就算統合諸國,過個十幾二十年,形成比六詔更強大的國度,也並非不能。
可惜,正因為朱琳琅能夠體會那種心情,才更明白,當邵凌霄恢復行動的能力,當夜摩天重拾這一份報仇的信心,再想讓他們的目光從仇敵身上移開,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情……就算是大唐,也一樣。
“副教主對我有大恩,十五年前,我就立過誓,餘生願為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