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量產生的同時,相應的道則也形成,有的是已經掌握的,有的是沒掌握的,使得他體內的道則密度快速增加。

所以他在天地壺內閉關很長一段時間,為的是對體內道則進行再度融合。

當然,融合的不同種類道則,在事後絕大多數都會自動分開,再以原來的形式存在於體內,他這麼融合,一是為了更加清晰瞭解各種道則的相容性,二是為了提升戰力,總的說來,融合的道則比單一道則具有更強的能力。

自然之道講求自然,與環境類似,這樣更和諧,但戰鬥不能,必需擊敗對手,那就需要打敗自然。

雖然以前一直很重視《開天鴻蒙訣》,但直到陰陽道則形成,他才真正認識到此訣的威力……可以分解混沌,可以加速提升陰陽道則的掌握。

雖然現在對陰陽道則的掌握很粗淺,不能用於戰鬥,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陰陽道則的威力會凸顯出來的。

「問天宗收納此訣已經很久,修煉的人雖然現在不多,但以前還是很多的,為何沒出現幾個帝者呢?是隱藏了,還是真的沒有?」

「也許是底蘊不足,對晉階帝者沒有多少經驗,但萬世帝已經是中期帝者,成帝也有數萬年,也滅過南莽域不少大勢力的分支,該積累的底蘊也應該積累起來了。」

想不清,他很快不想了,抬頭看向前方的陳族祖地。

據瞭解,探尋天界這些破損的祖地,空間裂縫是危險之一,但危險性遠遠不及裡面的陣法。

在木族、虢族和陸族,他無論用目力還是系統,都沒看到幾個高階陣法,所以他當時就提出質疑,得到的回應是主族對分支控制很嚴,高階的陣法、戰技、煉丹、煉器、符籙等,分支不允許有這樣的典籍收藏,只能選派最優秀的子弟去主族學習,結果到最後,能學成的都被留在主族,沒學成回到分支。

按他們的意思,現在的帝者、帝尊,在那時都是皇者,都屬於二把刀……不過也有特殊的,現在有些帝尊,當時的皇者,是自己不願意去主族,或者是被所在分支挽留而沒去。

陸族帝尊就是這樣的代表。據祂自己講,當時的主族對分支的壓制很厲害,即使去主族修煉學習,也必需從僕役做起,美其名曰是磨鍊心性,祂就看不慣這一點,所以拒絕去主族,透過不斷探險,或者以各種途徑獲取所需要的功法、戰技和資源。

雖然祂現在是帝尊,但除了功法和戰技,其它方面並不擅長,因為沒有相應的知識積累,只是到近幾千年,祂開始推演陣法,後來不斷試驗,在吉山千里外佈置了一個隔斷陣,並且一弄就是兩千多年。

在秦冕看來,那個陣法並不完善,還沒達到名副其實的高階陣法層次,所以他指出了其中一些缺陷,並給祂幾個高階陣法和尊級陣法的構築方法。

這是兩人單獨見面那次完成的,只有他們兩人知道。

據祂講,祂自己也曾去陸家祖地探險,晉階帝者去一次,晉階中期帝者後再去一次,晉階後期帝者後去第三次,越到後面,祂越感到這裡面的陣法高不可測,所以成為帝尊後,再沒來第四次。

秦冕之所以來,並不是想獲得什麼修煉資源,而是想弄清楚人類的修煉體系發展史,這對自己今後的修煉有極大的好處。

一路來到這裡,他感覺距離全面瞭解人類修煉體系發展過程越來越近了

,所以必需來。

當然也是為了秦陣,看他能不能從這裡的陣法中收穫些什麼,最好能恢復記憶。

看過這麼多典籍,秦冕知道陣靈不是那麼容易形成的,尊級後期的陣法都不一定行。

他敢於來這裡,並不是英勇無畏、慷慨赴死,而是有倚仗的,一是《開天鴻蒙訣》可以吸收陣法能量,這是屢試不爽的;二是秦陣是陣靈,在對付陣法方面他是最專業的;三是自己手段眾多,單是空間組合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是在剛玉盲川探險時積累的經驗;還有一點,天地壺能承受一般的空間裂縫,雖然他一般不會採用,但到萬不得已時也會使用,畢竟保住自己的性命是最重要的。

歇息一個小時後,秦淑儀站了起來,傳音給秦冕:「冕公子,我已經全部恢復,想先去查探一下。」

秦冕點點頭:「注意安全。」

秦淑儀回應道:「我會的。」

說著,小心翼翼地向前方走去,很快消失在秦冕的視距中,不多大會,又消失在系統顯示中。

這裡的混沌紊亂,視距急劇縮短。

秦冕的視距只有三里,系統只有五里。

看到她消失在系統顯示中,秦冕把其他人叫醒,再次宣告前面可能遇到的危險。

戴立濤嚷嚷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只要自己不找死,跟著小師弟一定不會錯。」

看到無人退縮,秦冕也沒說什麼,帶著他們沿著秦淑儀的蹤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