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那你就來對了,上車吧。”

一個多小時後,愛弗裡來到了斯坦福大學。她曾經來這裡參加過一次學術會議,在這裡住過兩天,所以對這裡還算熟悉,汽車進入大學拐彎的時候,她有些奇怪:“這不是去醫學院的方向。”

“是的,我們將要去的是海森物理實驗室,那裡有我們的一個專門專案部。”

“研究已經到了物理的層面了嗎?”

“早該到了。”

專案部有十幾個人,都是曾經在基地裡的“同志”,見到愛弗裡之後,大家停頓了一下手頭的工作,表示了歡迎,然後又各幹各的去了。法國人帶他找到了專案負責人,是斯坦福的一位物理以及計算機雙博士,也是法國人:“愛弗裡,你好,我叫里昂。”

“可惜我不叫瑪蒂達,”愛弗裡開了個玩笑,但她發現眼前這個法國人臉上的肌肉緊繃繃的,也就收住了笑,說,“來的路上我已經看過了資料,楊帆公開了技術?”

“一部分,小小的一部分,”里昂給了她一張報告,是關於某種蛋白質特異反應分析的,這是她的專業,她看了幾分鐘就得到了結論,“是融合理論?不可思議。”

“是的,如果不是楊帆主動透露,我們到現在還在原地打轉。”

融合理論指的,是關於s療法治療儀的某種技術細節上的猜想,這種猜想本身就建立在一種臆想的前提下——有些醫學專家認為,病人在s療法的治療過程中,一定是接受過注射的,不然沒法接受病人體內的很多病症得到了解決。而從許多非常惡劣的病例來看,這種注射和抽離的規模很可能相當之大,畢竟很多惡性腫瘤的病例,病人光是體內的腫瘤組織重量,就有好幾公斤。

而注射進入病人體內的究竟是什麼,從對治療儀的技術分析來看,最主流的猜測,就是是一種奈米級的機器人,這類機器人大小很可能只是分子級別大小,透過某種電化學反應來實現其基本功能。

這種機器人在人體內不僅可以結合特定的病毒和細胞,完成清除病灶的功能,更可以模擬一些病毒的功能,進入人體細胞內,從基因層面修復甚至改變人體dna。

按照這種理論猜測,如果存在這種注射的奈米機器人,哪這種奈米機器人一定要解決在人體內,不被人體免疫系統攻擊。

要做到這一點一般有兩個策略,1就是融合理論,所有的奈米機器人在體內製造特定蛋白質的時候,一定會表達出跟患者相匹配的免疫抗原,就像他們本來就是人體的一部分一樣,2,重建理論,就是先完全摧毀人體的免疫系統,等一切治療手段完成之後,再把免疫系統恢復到相應的水平。

一直以來,第二種理論其實更為大家所接受,因為所有了解醫學的人都知道一個概念,那就是摧毀重建在技術上的難度,遠遠低於融合。

如果把治療疾病當做一場戰爭,人體內原有的免疫系統就相當於本地民兵,在惡性疾病中,這種自帶的民兵戰鬥力往往是被疾病徹底壓制的,而且這些民兵往往敵我不分,新的軍隊進來即使是幫忙,也會被他們不分敵我的攻擊。

在很多免疫療法的治療中,摧毀原有的免疫系統,保持“戰場環境”清潔,是治療的一個重要前提。

這兩種理論對於研究s療法,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如果相信重建理論,那就一定要找到治療過程中免疫系統被摧毀過的證據,或者說被壓制表達,找到這種證據,就意味著找到s療法“開始手術”的開關。而現在愛弗裡手上的這份報告顯示,重建理論是錯的。

這份報告分析的物件是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由人體dna製造,在之前所有的人類dna研究中,並沒有發現這段dna的相應功能。

現在,這段dna功能表達,一週前,被陽光醫療以技術專利的形式,提交給了米國fda,作為陽光醫療現在進行的,腦科學研究的注入產品的安全技術宣告。

這也就是說,楊帆告訴了地球人,他們找到了地球人dna中,負責製造免疫蛋白的那部分,用這個技術來告訴地球人,他們的實驗是絕對安全的,不會引起人體免疫反應——之前有幾個病例,患者把自身過敏的原因歸咎為接受過陽光醫療的實驗,懷疑被注入了過敏原。這種專利在某種形式上,就是為了避免糾紛。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