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突然的工作(第1/2頁)
章節報錯
儘管聽進耳朵並不舒服,但趙長啟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也不算錯。
不過他似乎還想再深入這個話題:“愚蠢是人類的主流,這也並不是說,人類的愚蠢是不可原諒的。事實上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我們假設,1000年以後的人類世界,在那個世界裡,現在的我們肯定蠢的不能再蠢,就像我們現在看1000年以前的人一樣。1000年前的人,不管他們在爭論什麼問題,不管他們的觀點如何,比如法國的農民反抗領主的租稅,比如宋朝的戰爭,放在我們今天看那都是愚蠢的……所以愚蠢是主流,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改正各種錯誤的歷史,當然,也是不斷重複錯誤的歷史。”
趙長啟尷尬的聳了聳肩:“看來應該讓你來教歷史,這觀點肯定火。”
“你覺得很悲觀?”
“額……肯定是不夠和諧吧,你這種想法,等於是拿一個不存在的絕對真理來苛責所有人。”
“我說過了,愚蠢是人類的主流。既然犯蠢是人類不可缺少,甚至持續進步的動力之源,那指出這一點,怎麼能叫苛責呢?應該是實事求是才對。”
“話是這麼說,但沒人喜歡被人說自己犯錯誤吧,也沒人願意承認。”
“意識到這一點卻又不願意接受,這也是人類愚蠢的表現形式之一。”
“……”趙長啟無語,仔細想了想,突然奇怪道,”本來我們不是討論我的調查問卷嗎?”
“哈哈,”那個聲音笑,“你繼續。”
趙長啟的意思其實並沒有他說的那麼複雜,就是一條,最“客觀”的透過設計問題,來蒐集研究物件的一些資訊,主要關注的應該是離散度比較高,資訊量也比較高的那方面。
就相當於一群盲人摸象,他要蒐集的資訊不是那些共性資訊——比如大象的面板很粗,很厚,很大,身體溫暖等等……而是更關注不同部位的那些區分資訊,比如腿很粗,鼻子很長,耳朵很大等等,這樣他就可能透過這些資訊的組合來組合出一個接近大象的形象。具體到這個調查問卷上來,他要蒐集的並不是“他”的那些共性資訊——目前知道的一些共性資訊有很多,比如他的語言具備高度智慧,他的知識量龐雜,他的性格表現一致,他喜歡引導人們互動,他喜歡跟人互動,他能理解並勸人嘗試很多的行為……
而離散資訊相對而言就隱蔽的多了,也正是趙長啟此次設計問題的著重點:他拒絕回答關於他自己的問題;他拒絕透露關於科學技術方面的細節;他拒絕在大型正規考試中為實驗者作弊;他拒絕透過賭博幫助絕症患者;他拒絕閱讀色情小說;他拒絕接受實驗者的見面請求;他拒絕和實驗者發生感情聯絡——不管是明確的朋友,戀人,甚至僅僅是筆友;他拒絕透露自己的聯絡方式……
通常我們瞭解一個人,往往是透過“他都做過哪些事”來完成一個判斷,但在“他”身上,這一點就不太適用了,因為“他”太大了,他一天做的事,比所有人一年還多,如果天天研究這些細節,就像瞎子面對面前的那頭大象,光靠瞎子的兩隻手摸索,已經很難摸出一個整體輪廓。那與其這樣,還不如反其道而行之,面對這麼“大”的一個研究物件,還是先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找出他行為的邊界,這樣反而容易得到更準確的判斷。
而那些他“拒絕”的事情,恐怕就是最好的邊界判斷。
這個概念趙長啟也是今天白天剛剛有點感悟,自己琢磨出來的。跟誰都沒講過,本來也打算瞞著“他”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說著說著就從嘴邊跑出來了。說完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有點SB——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的出來自己的研究物件就是他了。雖然趙長啟覺得他應該不會介意,但要是介意了呢?
介意又怎麼樣?能把自己給吃了?趙長啟給自己壯膽。
“監聽員,記錄。”他說話了。
“什麼?”趙長啟沒聽清楚,或者說,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沒什麼,這這句話不是對你說的。趙長啟,抬頭看看夜空吧,今晚的星星也很漂亮,”幾乎就是在他說下這句話的同時,千里之外,李代元的耳機裡,也同步出現了同樣的聲音,“我知道,你們對我都很感興趣,趙長啟你是出於人對未知的好奇天性,其他正在聽的人,你們則是出於人對未知的恐懼戒備。我表現的並不像月亮星星那般明亮耀眼,恐怕在你們看來,我還是更像蜘蛛毒蛇,讓人害怕的成分更多一些。”
趙長啟:“誰,還有誰在聽?”
李代元:“什麼月亮星星,監聽組,馬上把之前的監聽記錄調出來,趕緊!”
“我不反對你們研究我,可以很坦白的承認,就在你們研究我的同時,我也在研究你們。我們對彼此都是陌生的,需要增加一些瞭解,這很正常,這個實驗本身的目的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