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帳內,李芳遠還在興奮的等待著,同著一眾副將圍在沙盤邊揮斥方遒。

“只要軍糧充裕,臨江防線完全可以阻擋明軍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彼時,各道府援軍皆至,我等便可大敗明軍。”

朝鮮的國土面積並不大,為什麼各道府軍抽調到前線需要那麼長時間?

因為所謂的道府軍就相當於明朝地方省府的衛所兵。

他們的職責從來不是打仗而是維繫地方治安,農忙的時候就是農夫,一年只有兩三個月閒暇的時間會聚在一起操練軍伍技能。

簡單來說,明朝的衛所就相當於後世的人武部,衛所兵就相當於民兵。

人武部每年都會組織幾次民兵集訓,但集訓之後,這些個民兵幹啥的都有。

有當警察的、有當城管的、有賣早點的、有幹銷售的。

眼下時間已臨近五月,正是夏收最忙的根節,就算是打仗了,李成桂也沒有本事把各道府軍都抽調出來支援前線,只能說等著夏收秋種這些個農忙活幹完後,再把他們從各道府組織起來,送往前線戰場。

而朝鮮的道府軍在組織結構和動員力上,明顯是不如明朝的衛所制的,原因在於明朝之前實行兩套戶籍政策。

農戶和軍戶嘛。

到了戰時,每戶軍戶必須要抽調一丁上戰場,所以在原時空靖難的時候,朱允炆才能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給李景隆準備五十萬大軍,隨後又前後從山東、河北、直隸等地組織三十多萬奔赴前線支援。

而朝鮮民寡,無法分離出兩套戶籍制度,因此只能等民兵們忙完再徵調。

不然的話就只能強拉壯丁了。

“有了源源不斷的軍糧,我軍就可以在這......”

李芳遠剛開口,耳邊就響起一陣陣金鐵交鳴聲,隨後便是更加嘈雜的喊殺聲,遙遙的一片人仰馬嘶。

此番意外讓李芳遠大驚失色,還當是明軍大舉進攻,當下間連忙奔出帥帳,迎面撞上一傳令兵。

“何事!”

“大君,明軍襲營。”

“放屁,各處塢堡都還沒有敵情傳遞,明軍二十萬,如何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繞過塢堡陣攻我大營。”

“是後營!”

傳令兵指向後營的方向:“明軍是從我軍後方打進來的。”

聽到後門被捅,李芳遠頓時不可思議的瞪大雙眼,不過他還算是有能之將,雖慌而不亂,問道:“敵有多少?”

要說是明軍幾十萬都繞到了後方殺入大營,那李芳遠就不用掙扎了,直接束手待斃拉到。

“數有三四千。”

聽到只有三四千人,李芳遠頓時鬆了一口氣,井然有序的下令道:“傳令左右兩營,各處精兵一萬包抄,斷了這股敵軍的退路,命李成佐、對了,李成佐呢?他不是去接應輜重了嗎。”

“輜重是明軍假冒的,李將軍已經陣亡了。”

李芳遠頓時皺眉,不過也來不及緬懷,謂身邊眾將道:“鄭行,你領中軍兩萬前去援救後營,同左右兩營合力,將這股敵軍給本君全殲了。

餘等眾將,各自守好大營即可。”

區區幾千人而已,就算襲擊入了大營又能翻出什麼浪花來,李芳遠現在一點也不怕。

鄭行領了命,有問了一句。

“兩翼還有一萬餘騎軍,何不呼叫,可更快阻截明軍後路。”

“騎軍不能動。”

李芳遠此刻甚至都懶得去看後方,而是轉身面北,那是明軍大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