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如願以償的將自己的戰靴踩在南岸的土地上,但他並沒有顯得多麼高興。

“此番強渡,三千兒郎命喪江中。”

三千條人命換來渡江勝利,常茂就覺得胸口一陣發悶,再看看眼前二里地外那星羅密佈的塢堡陣,常茂就更難受了。

真正的攻堅戰才剛開始啊。

“如果不能儘快拔除這些塢堡南下,時間一旦拖久,就會給李成桂在開京調兵遣將的時間,朝鮮再弱,湊一湊,從各道徵募個三四十萬軍隊出來問題還是不大的。

到那時候,咱們就得灰溜溜的撤回遼東。”

經過一次強渡,常茂現在也知道李芳遠這個對手不是什麼輕易之輩,後者佔了便宜就走,並不急於求成,而且佈陣嚴謹。

除去這七十餘座塢堡之外,李芳遠的中軍就在這塢堡陣中紮營,兩翼輔以騎兵機動,並非是那種困守孤城式的防守戰略。

“都說說看,有什麼想法。”

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常茂還是問了一下大傢伙的想法。

王弼久在遼東,參加過洪武北伐和收復遼東戰役,是在場眾人和蒙元朝廷交手最多的一位,他給出了一個師夷長技的辦法。

“當年元世祖忽必烈四徵高麗,自開京一路打到慶尚、全羅兩道,最後是濟州島,高麗全境淪陷宣佈亡國,元朝在高麗置徵東行省,扶持傀儡擔任高麗國王兼徵東行省宰相,自此及後,高麗王室不得有諡。

三韓之地與我們中原相同,善於營造堅城堡壘,而蒙古人呢善騎射奔襲而不善攻堅,緣何反而能滅南宋、滅高麗?”

王弼沒有先說辦法,而是先說了當年蒙元滅高麗的歷史典故:“蒙元以主力騎兵散作小股多點滲透,在高麗境內四處焚燒糧草、擄殺百姓,迫使高麗軍離開堅城堡壘處處救援撲火,元軍主力在其統帥頭輦哥的率領下大兵壓境,接連攻克包括高麗西京(今朝鮮平壤)在內的五十餘座重城。

高麗國土淪陷一半,主力盡墨於野,不得已撤往南韓繼續抵抗,最後終難逃全境淪陷、舉國而亡的下場。”

不需要王弼說辦法,在場的人就都聽明白了王弼的意思。

師夷長技。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常茂眯起眼睛:“眼下李芳遠帶著十萬軍在此與我等對峙,後方必定空虛,我軍有五萬精騎,都是在北地作戰多年,屢屢戰勝北元的騎戰精銳,讓他們學蒙古人深入敵後,縱火焚糧,以戰養戰,確實可以逼著李芳遠主動放棄防線回援。”

朝鮮和中國一樣,是典型的城鎮農村文明,大量百姓居於城池中抵禦侵略,但耕地可是在城外。

糧食若是被燒完,那困守一座死城還有什麼意義呢,最終還是難逃被餓死的風險。

忽必烈帳下兩大名將就深諳這個道理,一個是前面講的頭輦哥,另一個嘛。

大漢奸張弘範!

也就是滅亡南宋時頂替伯顏的蒙古南征主帥。

嚴格來說,頭輦哥這招就是跟張弘範學的。

張弘範是漢人,最懂漢人的弱點,他在早年隨伯顏徵襄陽的時候,就搞出了一個‘一字城’戰術,將整個南宋襄陽、江陵防線一分為二,最終取得大勝,成為南宋亡國的初始點。

不過這種辦法看似好用,也有一個不可忽略的關鍵點。

那就是需要己方兵力倍於對手。

忽必烈滅南宋的時候,雖然麾下正兒八經的蒙古嫡系軍隊不多,但架不住偽軍多啊。

當然,那個時代說漢奸,有點牽強,人家的身份準確來說是金朝漢人。

也就是黃河以北地區生存的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