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家坐著說就成,沒必要透過起身來表現自己的謙卑態度。
“太師、諸位同工,按照太師的指示,這段時間我們通政使司和吏部一道討論了中央直屬各部、寺、司、院和布政使司的職權精簡細分事項。
以往,慢說一省,便是一個縣,都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職銜,這次精簡,就同當初的九品十三級是一樣的,為求一目瞭然,政令通達。
早前,中央衙門為六部五寺一院一司,將來將會全部改成部。
而通政使司將和原五軍都督府通政使司合併,併入軍政院,更名為軍政院辦公司。
戶部將被拆分,管理丁口、戶籍、田畝、賑災的清吏司合併為戶政部。
原負責徵稅、國庫度支、財政審計、立項清算的度支司合併為財政部。
兵部不再負責軍隊的糧餉發放、軍事文書命令,將只負責清點兵額名冊、徵兵等工作,邊軍和地方不再允許私自徵兵補充缺額,不更名。
刑部職權不變,司掌國家打擊犯罪行為,看管國家在監勞動改造罪犯的職責,不更名。
禮部和鴻臚寺合併,將只負責國家的外交、宗藩國禮儀往來等行動,更名為外交部。原祭祀天地、國家節日大典等工作交由軍政院辦公司。
吏部也將被拆分,原吏察職責將和都察院合併,成立監察部。
原負責官員升調、任命的司封司、選封司、考功司合併,成立政務部。
另,國子監和翰林院業已合併,成立中央行政學院,原御前司兵仗局、工部火器局會合併成立國防軍工建設學院,除此兩學院外,還有中央軍事學院、工業及社會科學院、海航海事學院,各省的省立、府裡、縣立學院,中央增設教育部。
原大理寺改成審刑部,負責涉及國家三品以上官員、影響十分重大案件、死刑的審斷。
原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全部取消編制。
另外,國家增設稅務部,直接領導各省都司改制後的稅務司。
如此,中央直管衙門將為九個部,一個辦公司。
各省的機構將嚴格按照中央各部權屬職責進行改制,設定對應的職權衙門。
中央設部、省設司、府設局、縣設所,鄉鎮設專員。”
部、司、局、所,這都是大明朝時期有過的機構級別名稱,即使是後世用的級別,也都是從明清這麼一點點傳承下去,不是憑空發明創造出來的,所以,一點也不違和。
“經過新的精簡和職權細分後,各省府縣各司其職,各辦各的差事,大家各管一攤,嚴禁橫插一手。”
“另外,日後地方布政使司不再設左右,僅設布政使一人、副使四人,取消左右參政、左右參議等職銜。
各府設知府一人,參知兩人,取消同知、通判等職銜。
各縣設縣令一人,無副職,取消主簿、掌簿等職銜,各縣縣令不許再配置師爺、刀筆吏,可從縣通政所選秘書一人。
重新劃定相應的職權及機構後,哪一塊出問題,就由其主管官員負直接責任,未免懶政,當官員升遷調動的時候,繼任的官員如果發現前任官員任職期前有棘手問題沒能解決的,可以拒絕接任,拒絕接任後,前任不得升調!
一句話,責任跟終身,誰想懶政殆政荒政,就一輩子別想升遷調動!”
殿內一片寂靜,對視間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驚駭。
這麼一改,權力中央是下放了不少,但責任也加了不少。
給你們放權,但你們要是辦不好事的話,責任終身制,你跑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