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分封和集權的真正本質(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日和藍玉他們說的話,是誰教你的。”
書房內,陳雲甫看著自己面前的大兒子陳景和,微笑著問了一句。
小傢伙有些緊張,面對自己的父親,他說話便不由自主的有些底氣不足,更不敢隱瞞。
“是,是母親。”
“嗯。”
陳雲甫早就猜到了結果,所以絲毫沒有什麼意外,反而笑的更開心:“那你母親有沒有告訴你,為什麼要你這麼說?”
“母親說,父親的偉業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藍玉、常茂他們將來都會是土皇帝,如果他們覺得父親沒有一個優秀的後繼者,就會對我們陳家失去信心,從而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你母親說的是對的。”陳雲甫點點頭,隨後嘆了口氣:“九州,可能需要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實現,為父活不到那個時候,所以需要你,更需要後面的子孫一代接一代去做。
你母親擔心也是對,我們陳家需要給他們信心,只有他們對咱們有信心,他們才能永遠堅定支援咱們,只有齊心協力,如此偉大的功業才有實現的可能性。”
陳景和舒了一口氣,知道自家老爹不是責怪後踏實許多,膽子也就大了起來,小心翼翼的問道:“爹,母親說您,從未想過天下宗周,而是、而是六國歸秦。”
陳雲甫正準備倒茶的手懸住了半空,雖然很快就恢復,但那一剎那間的失神還是讓陳景和捕捉到,他瞬間就知道了自家老爹在想什麼。
“這也是你母親告訴你的?”
“是的,不過兒自己也是這麼認為。”
陳雲甫一笑:“胡鬧,你一個孩子知道什麼叫天下宗周,什麼叫六國歸秦嗎。”
“當年武王姬發分封諸王,將諾大一個九州分成了七十一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無不尊奉周王室,這便是天下宗周。
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征伐,最終歸為戰國七雄,始皇帝奮六世餘烈,橫掃六國行大一統,這便是六國歸秦。”
“你說的只是歷史典故,本質呢,本質是什麼意思你懂嗎?”
陳景和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天下宗周是分封,六國歸秦是集權。”
“父親您重定九州就是分封,將來九州一統就是集權。”
陳雲甫呵呵一笑,而後又問道:“那你覺得,當年太祖皇帝將自己的兒子分到外面做藩王,算是分封嗎。”
“當然是。”
“愚蠢!”
陳雲甫直接斥責道:“如果你的見識只是如此淺薄,如何繼承為父的大業。”
“當年武王姬發伐滅殷商,從本質上來說,和為父如今篡奪皇權,是一樣的,是以小吞大的行為,他不是一國滅一國。
即使殷商亡國,姬發依舊尊殷商為大商邑,而稱周為小國,甚至都不敢給自己父親姬昌上諡號,稱自己為太子發,從未稱過王。
他以太子發的名義,將前來幫助他一起滅殷商的各路諸侯分封到各地建國,比如宋地、衛地、陳地,這些地方在當年,都是中原人口密集的地方,而把姜子牙、周公旦等有功之臣、兄弟手足分封到齊魯、楚夔等地,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湖廣、川蜀。
你可知,在商末周初,山東還叫做東夷,是殷商王朝抓奴隸的地方。
最富庶的地方,姬周王室甚至都無法染指,而紂王的兄弟微子和箕子都分到了人口最稠密的中原大邑做國君。
分封,與其說是一種制度,更像是一種妥協。
當這各路會師滅商的諸侯們心滿意足離開後,姬發才給自己的父親姬昌上了文的諡號,稱文王,那時候距離姬昌的死,已經過了十幾年之久。
也是到了天下平定之後,姬發才敢把自己頂了十幾年太子發的名義換成王,記住,是王,而不是帝。
紂王的姓名叫什麼還記得嗎。”
“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