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鈍沒有當過兵,但他一步步從底層小官幹到一省佈政,自然接觸過都司衛所,兵什麼樣,他不比任何一個將軍瞭解的少。

因此,只當個故事看。

“挺好看的,太師寫的非常精彩,讓人拍案叫絕。”

王鈍總不可能當著嚴震直的面去批評陳雲甫,因此只能挑些好聽話說。

後者只是淺笑,沒言語。

王鈍知道,嚴震直這是給自己提醒呢。

‘太師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細細揣度。’

心裡想著這句話,王鈍再一次重新看了一遍,除了驚歎整篇故事的精彩之外,仍舊絲毫沒有什麼其他的發現。

“還不懂?”

嚴震直笑笑,扭頭看向身後的後輩:“小六,這篇故事你看過嗎?”

“回伯父的話,侄兒都看過了,這是連載的第六版,侄兒一字不落的全看了下來。”

“什麼感覺?”

“非常好看,還有就是,侄兒對軍營心生嚮往,想去看看,軍營是不是真如太師故事裡寫的那樣。”

都不用嚴震直再往下說,王鈍一點即透。

“太師這麼做,是要動兵?”

“你知道兵部這半年來,招募了多少新兵源嗎。”

嚴震直說出來的語氣不是疑問,而是陳述,因為他自己也知道王鈍不可能知道,故而不等王鈍回答,自己順著話繼續向下說道。

“一共六萬八千人,這裡面,足足有七千人是識字的,他們有的是自己來當兵,有的呢是和兄弟一起,更多的則是家裡有門有戶來入伍,家裡面放心不下,把受僱的佃戶、租戶都陪著送進軍營。”

“江西是科舉大省,每一年,大概會有五千九百人取得秀才的功名,每三年,會有大概四十到六十人被錄三甲進士。

也就是說,將近一萬八千名讀書人中只能出幾十個進士,比例接近四百取一。

那沒有躋身的秀才公幹什麼呢,就繼續待在家裡讀聖賢書,以往,這些位秀才公還有功名田可以吃,現在沒了還不活活餓死鬧翻天。

太師早就料到了,所以早在這條政策頒行之前,這士兵突擊的故事就連載了五版。

很多年輕熱血的秀才公中舉不得,紛紛投身軍營當起兵來了。

以前的軍隊全是文盲,以後的軍隊,估計都是識字的。”

王鈍抽了口子涼氣:“讀書人都去當了兵,那國朝如何取士錄官?”

“那就要看讀什麼書了。”嚴震直敲敲桌面道:“都在跟著變,再過幾年估計就是翻天覆地,當然,這不是咱們現在考慮的事,現在咱們只要知道,國朝,要打仗了。”

“打仗?”

王鈍挑眉:“打哪裡?”

“朝鮮!”嚴震直用非常篤定的語氣說道:“遼州的拼圖,只差一個朝鮮了。”

王鈍能做一省佈政,腦子是機靈的,現在嚴震直給他捋順了邏輯之後,他自己也能推理出個七八分。

細細一咂摸。

大量年輕的、懂得識字文化的新鮮血液湧入軍營,顯然是為了戰爭在做準備。

放眼大明一圈,最適合這些個新兵歷練的戰場,毫無疑問就是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