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擺平之後,陳雲甫說到的事便很快應驗。

說沒有建文三年就沒有建文三年。

守在年三十這一天,禮部草擬的退位詔書就草草頒行。

這很顯然是不合禮法儀程的。

因為新帝都還沒準備好呢。

但此時此刻,誰還去在乎禮法呢,早已禮崩樂壞了。

就這麼,年僅九歲的朱允熞,在迷迷糊糊中登上了大明朝的皇帝寶座,成為了大明朝第四任皇帝,年號:熙和。

熙和元年,也就是原歷史上的建文三年,西曆1401年。

世界史的程序來到了十五世紀,中國史的程序也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因為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實際上進入到了一個無君的變革階段。

是無君,絕不是虛君,這一點千萬不能搞混。

明明有朱允熞這個皇帝在,為什麼要說無君呢。

因為在談妥各方利益之後,陳雲甫著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內閣和朝會制!

陳雲甫把皇宮一分為二,以乾清門為線,後宮屬於皇室,而在乾清門外的三大殿連著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宮群全部被一個新的官衙所獨有。

軍政院!

原先的文淵閣配給了通政使司,武英殿配給了五軍都督府,而奉天殿,就被改成了軍政院衙門。

牌匾的全名是‘中州軍政院’。

不需要任何人敕封,陳雲甫自領了軍政院第一任軍政總理大臣。

大明朝一應國家事務,都將送到這裡來,由陳雲甫乾綱獨斷。

所以,大明皇室在國家的存在感,瞬間彷彿消失一般。

而在這個軍政院新衙門中,有一個下屬單位最引人重視。

那就是位於原華蓋殿的九州堪輿司。

聽名字像是畫地圖的,但實際上,就是一群國家真正最頂層最核心權貴圈子中的那寥寥幾人坐在一起,和陳雲甫分食蛋糕的地方。

以前的華蓋殿就是用來分享美食、快樂的地方,現在配給九州堪輿司,兩者倒是相得益彰。

這個衙門中,有包括藍玉、常茂這些位軍隊統帥,也有曾經的六部九卿國家大員,還包括了朱橚、朱權這些個曾經的大明宗親藩王。

當然,現在的他們已經沒有王爵了。

熙和元年沒有皇室詔書,只有軍政院的第一號國策行文。

大明朝原定的所有爵位包括王、公、侯、伯、子五等暫行停止。

新的爵位頒授和相應待遇,將由軍政院重新擬定。

權力洗牌了,利益自然要重新分配。

“沒了爵位,今年戶部就可以停發相關的爵祿了。”

大雪紛飛中,陳雲甫裹著一件白色的皮草走進原奉天殿,如今的軍政院行衙,身後跟著楊士奇、邵子恆和一大幫子中樞官員。

這兩人,如今都掛著一個軍政院行走的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