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名源自北宋時期的廣南西路,元代置廣西行中書省,洪武九年,廣西行中書省才改稱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不過省道這種說法在地方依舊流行,因此,很多兩廣地區的百姓, 從這個時期開始就已經喜歡以省來稱。

後世人都知道,廣西的官方全名叫做廣西壯族自治區,這也就是說,廣西,並非是漢族居住的大省。

廣西的情況遠比廣東要複雜的多。

而且廣西可以考據的資料並不多,這裡第一次接受中央政府進行大規模勘合統計還是在宋代,換言之,宋之前的漢唐時期,中央對廣西基本不怎麼關注。

一個自然是地廣人稀, 人少的地方,朝廷自然不怎麼上心。

二一點,古時期,廣西的生存環境並不理想,古代地理志的記載呢,就是說瘴氣密佈、蛇蟲叢生,因此,廣西不是一個很宜居的省份。

兩重不利條件下,廣西更多出現在史書中的作用,不過是朝廷流放罪人家眷的一個選擇地,就和瓊州(海南島)一樣。

不過李商隱曾來到過廣西桂林,還寫了一首詩,詩的名字就叫《桂林》。

如此說來,廣西的情況或許並沒有那麼糟糕。

歷史線的推動來到元滅南宋之後,忽必烈下令殺光福建和廣東兩省所有的天方人,以報復自己沒能當上所謂第一真神的憤怒, 這期間,便有數量不少的回回人逃入廣西並就此定居下來。

由此,廣西的民族成分更加混雜,不過廣西卻和貴州、湖廣永順土司等有一點顯著不同,那就是廣西並不喜歡鬧事。

大家能想到的洪秀全金田起義,雖然發生在廣西,不過老洪是廣東人。

朝廷對廣西的關注度不高,廣西自己也樂於現狀,很少給朝廷添麻煩,元亡明興,朱元璋把廣西很多州府破格升為直隸州,由中書省直接領導。

等陳雲甫組閣之後,內閣也確實對廣西的領導有些鬆懈,這次陳雲甫下到廣東來,便決意專程來一趟廣西。

廣西的百姓不多,只有一百多萬,數量還不足廣東的三分之一,是浙江的十分之一,而且耕地更加貧瘠,因此稅賦還沒有蘇州一個府多。

這樣的地方,內閣能關心嗎。

真就想不起來。

去年內閣人事任命會上,所有人搶的頭破血流,唯獨沒人搶廣西布政使的位置,算作添頭讓給了陳雲甫一系。

現在的左布政使呂一然,和俞綸是兒女親家,一個年過五旬的老頭了。

呂一然在桂林城外迎接下陳雲甫的儀輅,來到這,陳雲甫踏實了許多,直接下車和呂一然以及廣西眾官員寒暄起來。

“桂林的風景還是不錯的。”

陳雲甫也不知道該誇什麼,索性就誇起環境來:“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哪有一點所謂瘴氣密佈的樣子,將來本輔老了,來這安享晚年倒也不錯。”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計划著晚年生活,聽起來總是那麼違和,呂一然笑笑沒有說話。

眾人寒暄畢,開始依序入城,等來到布政使司衙門之後,陳雲甫也沒有發難的打算。

“全國唯二沒有完成兩冊合併的,就是廣東和廣西,廣東是因為宗族原因橫加阻攔,現在已經被本輔解決掉了,說說看,廣西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