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李芳遠,陳雲甫馬不停蹄的又跑到文華殿正殿,在這裡和戶部尚書葛循、通政使蔡瑄一道同會見了此番來京的山東左布政使趙子良。

這天天,忙的跟陀螺一樣,連軸轉。

陳雲甫有時候都在想,自己要能帶個分身術的金手指該多好。

作為陳雲甫的秘書,楊士奇不止一次說過‘少師可比諸葛武侯辛勞的多’

這可不是吹捧陳雲甫,而是實事求是。

蜀漢地不過兩省,口不過寥寥兩三百萬,頂了天又能有多少事。

就說現在山東出的這檔子事要是換到當時的蜀漢境內,你要讓諸葛武侯來辦,他還真沒本事辦好。

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山東濟南五府的支流乾涸,導致近乎全省糧荒,整整五百二十五萬老百姓等米下鍋,等水止渴。

“說說吧,怎麼回事。”

陳雲甫來到正殿的時候,葛循、蔡瑄還有趙子良三人早都抵達且已經聊了很長一陣時間,見到陳雲甫來到,剛打算起身作揖問禮,就被陳雲甫揮手打斷。

“禮就免了,抓緊說正事,濟南五個府的支流竟然同時乾涸,致使山東全省斷糧,這怎麼可能,到底是什麼原因, 另外,如此大一件事, 為什麼之前一點苗頭都沒有。”

趙子良硬著頭皮說道:“今年入春之後, 山東就一直沒有下雨......”

“你是想和本輔說, 山東現在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天災了?就算不下雨,也不可能全省的河道集體乾涸, 黃河呢、大運河呢,都幹了不成!”

趙子良頓時語挫,隨後連忙言道:“也不全是, 山東今日之禍早有端倪,早些年,黃河山東段的上游就已經開始逐漸淤塞,今年大旱,上游的水也少, 加之河道淤塞, 這才徹底斷了水源。”

河道淤塞可不是一年兩年突然就暴露出現的問題, 那是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形成的地質現象, 就像當年北宋的回河之爭, 改道黃河就是因為黃河故道淤塞。

而宋朝的黃河故道是沿用的東漢黃河,公元二十五年,換言之, 足足將近一千年。

現在明朝離著北宋真宗年過了多久,三百七十年。

其中山東段的河道形成淤塞現象並不難理解,這是因為當年宋朝改道時形成的黃河流段完全是黃河水自己沖刷形成的, 並非人力挖掘。

河床淺且不平,淤塞氾濫都很正常。

“早些年就發現了端倪, 為什麼不報, 現在趕上大旱年,徹底絕了水源,山東五百多萬百姓斷了秋糧,你坐不住了, 知道報了?”

陳雲甫冷笑, 而後掄起手裡的奏本直接扇在趙子良的臉上,這可把葛循、蔡瑄兩個人全給看傻了。

當朝首輔怒扇一省佈政?

這,這不純純一點素養都不講。

趙子良捱了這一下也是暈頭轉向,但隨後陳雲甫的話就讓他馬上回過神。

“老子現在恨不得活剮了你, 你這一身肉,夠不夠山東老百姓分食的!”

“噗通。”

趙子良直接跪了下來:“下官該死!可是, 可是少師您聽下官解釋,下官也不想啊,前幾年國朝忙著打仗,還要往山東攤派徭役,下官那時候只是山東左參政,就算發現了,也是人微言輕。

後來,後來洪武二十二年,下官履任山東布政使,也確實給朝廷上過奏疏,可陛下他沒有批覆啊。”

洪武二十二年,那時候陳雲甫正好賦閒在吳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