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四就是因為連糧食都不給,才逼的山東百姓掘草根、剝樹皮,賣兒鬻女的地步。

焉能不反啊。

“國朝尚算富裕,各大官帑府庫堆積如山,寶源局鑄造的銅錢累以億計,朝廷既有錢又有糧,這次用工,完全可以採取支付錢糧的方式來招工。

如此,變服徭役為用工,都無須朝廷攤派,山西、山東、河北三地就能湊出五十萬人來,而且地方百姓絕對是踴躍參加。”

猶豫許久,陳雲甫終還是提出了這個建議來,那便是要廢徭役!

如此重大的國策進言,他身為大明通政使,已經有資格開口了。

更何況誰都知道,他是東宮黨如今的黨魁,向朱標提,本就恰當合適。

廢徭役?

朱標怔住,董劉二人更是震驚。

這倒是三人完全沒想過的事情。

因為百姓服徭役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就像是人餓了要吃飯一般,在他們潛意識裡這完全認為天經地義之事。

所以,陳雲甫這個提議,看起來就很是‘離經叛道’了。

董倫第一個反應過來,馬上看向朱標道。

“殿下,廢除徭役,這是大仁政啊。”

雖然離經叛道,但趕等反應過來,董倫可就激動了。

如果真能透過此案推動徭役制的廢除,那麼絕對可以名留青史。

不不不,準確來說是澤被百世、萬代流芳!

朱標也明白過來,如果他採納了陳雲甫的建議去勸朱元璋,一旦此法成行,將來僅憑此功,一個仁君是絕跑不掉的。

可朱標並未如董倫那般只顧高興,而是遲疑。

“眼下朝廷是有錢,承擔五十萬民夫不難,但日後呢,朝廷的家不好當,我大明是大國,幅員萬里疆域,天災人禍總是難免。

將來萬一國庫有個緊張,屆時再想用工可就難了。”

廢徭役的時候容易,恢復可就難了。

一旦老百姓習慣從朝廷手裡領取工錢,等朝廷不給百姓就會鬧。

“更何況,一旦涉及工錢,就不可避免出現地方貪墨的行為,如此國朝錢花了,百姓又沒拿到什麼實惠,錢糧裹進貪官的口袋,對朝廷的損失豈不是更大。”

“建立完善的反貪機制並不難。”

對朱標的擔心,陳雲甫早有腹稿,言道。

“朝廷用工給付錢糧,完全可以效法每年收兩稅時的流程來操作,由戶部清吏司協同省道糧長先行墊付,具體用度花銷,戶部擬個數出來,我們通政使司審計後交由陛下御批,國家開國庫再償還給省道糧長。

地方想貪,就得伸手去從各省的糧長口袋裡搶,然後報虛數給中央,風險就大了許多,除非,戶部和通政使司一起腐掉。

殿下,如果戶部和通政使司全都腐掉的話,就算徭役制度依舊存在,國家的錢也保不住。”

像郭桓案那般,六部部堂大臣聯起手來盜竊國家,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