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2/2頁)
章節報錯
“是。”
將批覆記下,陳雲甫隨即將其他幾部的事做了一一彙報,足過了一個多時辰才放下最後一道記事的奏疏。
“回殿下,這三日就這些事。”
“甚好。”
朱標並沒有親自去看奏疏,很是信任陳雲甫。
他難道就不怕陳雲甫漏記或者故意將有的事隱瞞不說嗎?
陳雲甫就算有那麼大膽子,也沒那麼愚蠢。
擅權也不能這麼玩啊。
電視劇電影裡司禮監對一些彈劾宦官的奏疏動不動就玩一手私扣不發,然後對彈劾者打擊報復,從此矇蔽聖聽、大權獨攬,這種事只能存在電視劇和電影中。
無論是內閣還是司禮監,他們都不敢隱瞞六部、地方奏疏上呈稟的事。
一個大臣給皇帝寫奏疏,正常流程是先送進通政司(中央辦公廳),而後通政司交到內閣,內閣看完後將事記下來向皇帝彙報。
如果皇帝不願上朝(例如嘉靖、萬曆)也不願接見外廷,那就送進司禮監。
到司禮監(皇帝私人辦公室)的奏疏,是內閣已經看過的,換言之,那些彈劾司禮監宦官的奏疏內閣都已經看過了,只是故意送進司禮監噁心那群太監的。
你說內閣都這麼玩了,司禮監還敢私扣不彙報?
這群太監不說,內閣輔臣們難不成就不會當著皇帝的面說。
皇帝再不願意見,內閣閣臣跑乾清門外登聞鼓一擂,皇帝只要還有氣,說什麼也得見了。
朱元璋立了死規矩,登聞鼓只要響,皇帝必須露面,不然就當皇帝死了,大臣們就可以拿著明太祖寶訓聯絡藩王準備登基繼位的事。
有這個規矩在,嘉靖也好萬曆也罷,誰還敢不露面。
反正你不露面,我們就當你駕崩了,哎,大家開開心心議立新帝,還能混個從龍之功。
而一旦皇帝露了面,知道了司禮監矇蔽聖聽的事就該樂了。
感情你們這些太監膽子那麼大,閉塞聖聽這種事都敢做,那行,洗乾淨去死吧。
司禮監不是一個太監,他是幾十乃至上百個太監集體工作的一個單位,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江湖。
一把手掌印太監敢私扣奏疏,那二把手、三把手這些副職一準找皇帝告密。
誰不想再進一步。
因此,扣奏疏隱瞞不報這種事壓根沒有可以操作的空間。
六部五寺送來的奏疏,陳雲甫膽敢隱瞞不報,不做批覆,那麼寫奏疏的官員心裡就明白了,皇帝(太子)這是沒看到啊,沒看到就說明有奸佞在側矇蔽聖聽,我得當面告狀去!
只要這個官員一當面告狀,那麼好,陳雲甫就死翹翹了。
你說你給陳雲甫多少膽子,敢做這種事。
朱標只需要聽陳雲甫的簡化彙報就行,壓根不擔心陳雲甫會隱瞞某些事。
說這些,只是為了明確陳雲甫眼下的身份和職權範圍。
作為朱標的首席秘書,陳雲甫能管到的僅僅只有左春坊這一畝三分地,他能做的,也僅僅只是將六部五寺的奏請轉達給朱標,並將後者的批覆記下來,傳達給六部五寺。
他沒有任何向朱標提出自己建議的權力,更別提自作主張私扣奏疏這般膽大包天了。
朱標也從來不會問陳雲甫‘你對這事怎麼看啊?’
後者想要提建議,首先得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分內事,領導才會滿意,才能考慮給你‘加擔子’提拔使用。
若是分內事都做不好,整天好高騖遠惦記對國家改革這種大事指手畫腳那就實屬政治幼稚。
陳雲甫浸淫官場那麼多年,牢記一點。
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想的不想。
時候到了,不用別人推,有些話、有些事,陳雲甫也一定會說更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