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的收拾工作因為有了老吳的幫忙繼而變得容易許多。

老吳是土生土長的金陵本地人,對金陵可謂是極其熟悉,也很快幫陳雲甫從集市上僱傭了十幾名短工。

僱傭、短工。

這是兩個很關鍵的詞,記下來,不考。

明朝是有奴籍的,這一條政策有受詬病的地方,因為宋朝沒有奴籍。

當然宋朝關於官、貴、顯、富等家族私蓄奴僕的行為視而不見,但立了塊牌坊,也就是主客戶制度。

等到了元朝時,蒙古人蓄奴的習俗導致奴籍重新出現,而明承元制,亦保留了這一備受詬病和後現代文明所不許的政策。

既然明朝有奴籍,為什麼老吳這裡是僱傭短工而不是直接買奴。

原因就出在了洪武五年朱元璋的一道詔書上。

“勢弱力孤和貧不能存者不可投庶民之家為奴。”、“詔書到日,即放為良,違者依律認罪,沒其家人口,分給功臣為奴驅使。”

這兩句話串到一起的意思簡明重點,就是說非官身之家不可養奴。

階級性就在這裡凸顯出來了。

陳雲甫不是官,他當然沒有資格在家中養奴,所以只能僱傭一群人以短工的名義入宅。

連家丁都不可以稱。

因為家丁這個詞一樣帶有明顯的主僕意味,是有傳統大家長制度下壓迫與被壓迫階級性質的。

而短工就不會出現這種感覺。

陳雲甫只是東家,與受僱傭者之間是平等地位。

好比所謂的個體工商戶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後者領工資上班,乾的不開心轉頭就可以辭職。

不存在哪一方強迫領導另一方的羈留關係。

而對於詔書前自願賣身於富產階級的妻女奴婢,朱元璋的指示是‘官為贖買’,意思就是由官府出面將其買下,改放為良。

不過考慮到明前期空印案及郭桓案的巨大影響和對地方地主、豪強、富產階級的毀滅衝擊,官府自行花錢贖買的可能性估計夠嗆。

扯遠了,說回正題。

老吳給陳雲甫僱了十幾名短工後即告辭離開,現在這處曾經的閆府已經變成了陳宅,重新迎來了第二位東家,他這個應天府戶曹守宅人的職責即宣告結束,該回衙門覆命了。

總不可能留下來做陳雲甫的管家。

即便他自己願意,陳雲甫也不可能更不敢認下。

好歹人家老吳也是衙門裡吃飯的,便是個胥吏也不能在他一個平頭百姓家裡供職,那他陳雲甫實在是太不知尊卑好歹。

好在有玲兒她們這些個曾經的宮女在。

玲兒是馬皇后近前時候的女官,出自尚宮局,正兒八經的搞內務一把好手,人盡其才,陳雲甫就把家裡的事都交給了她。

至於自己。

姚廣孝尋來了,要帶他去吃飯,順便見個人。

至於大晚上的見誰,這個問題似乎大家都心照不宣。

望月樓上聽雲閣,陳雲甫和姚廣孝在這裡坐了大概一刻鐘,便聽得門外腳步聲響,由遠及近後門被推開,一個自己心中早已有所猜想的男人推門走了進來。

大明燕王,朱棣來了!

“參見燕王。”姚廣孝起身,率先開口見禮。

朱棣一臉的和煦微笑,在這京城中安生了半年時光,他看起來年輕了許多,煞氣也褪去了許多。

“道衍大師無須多禮,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