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執著於過去的幸福,念念不忘於昔日的付出。

一旦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就會去糾結、去痛恨,最後才會幡然醒悟。

那夜之後,羅林沒有一天不曾在夜中滿頭大汗被驀然驚醒,沒有一日不曾渴望著能夠親手手刃摧毀了自己人生的滅門仇人。

他恨!但他更多地是無能為力,警方都找不到的人,自己一個平民百姓,又能有著什麼渠道呢?

起初的羅林散盡千金,把司機家人賠償的賠償金,和社會各界人士無償捐贈的愛心款花得一乾二淨。

靠著高額的懸賞,與當時社會輿論造就的風潮,的確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幫助,接到了許多騙子發來的虛假資訊。

甚至還有人想要認羅林做乾兒子。

後來,隨著羅林手頭的錢越來越少,一切訊息都彷彿泥牛入海。

新一天的熱搜迅速頂替了前一天的熱搜。

社會冷了,羅林的心也跟著冷了。

沒了錢,就要生存。

但少年起初又哪知生存不易?

當羅林發現高額的生活費與學費需要自己承擔,賺錢又不是那麼容易後。

他開始嘗試申請國家補助金,開始勤工儉學。

從貨物分揀,到餐廳服務員,再到大路邊發傳單,居民樓門口、車上掛小廣告。

從替同學買文具、做作業,到低價淘二手貨,翻新後賣出,再到外場推銷計生保健用品。

冷眼、諷刺,自然數不勝數,但更多社會人的心還是熱的。

直到十八歲的那個夏天,羅林考上了上邦核工業大學。

他才咬著牙放棄了打工,開始預習陌生的知識,並動用了多年來一直暗中幫助自己“安卡”給予的款項。

而再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羅林在大二期間交了一個女友,畢業後因為現實的因素分道揚鑣。

三年後,對方嫁給了家鄉本地的一個小老闆的兒子。

羅林去喝了喜酒。

當晚他醉醺醺地回到家,睡覺前網頁精準推送了一條訊息,成為網路作家可以賺多少錢……

隨後,羅林恰好得罪領導,下崗。

於是隨波逐流,成為了一名網路作家。

當然,他從沒忘記過復仇。

甚至這件事情一直刻在了骨子裡。

他發表一些作品,也是希望透過粉絲這條渠道,獲取一些有價值的訊息罷了。

……

選擇了看似最沒有用的選項1,眼前的光幕漸漸淺淡,最後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了一體。

羅林正思考著這次模擬,自己應該做些什麼,腦海中的問題卻也同樣變得淺淡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