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現在是80年代末,晶片什麼的還啥也不是呢!

是的,80年代初,誰想得到這玩意會成為未來科技主導啊!

早年間,東邊的電子業還是很利害的,畢竟是新技術,實際上大家起步時間相差不大。

56年成立了計算技術研究所,58年,魔都組建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魔都和燕京成為電子工業的南北兩大基地。

1960年中科院成立半導體研究所,63年組建第四機械工業部,主管全國電子工業,燕京878廠主要生產TTU電路、CMOS鐘錶電路及A/D轉換電路,魔都無線電19廠主要生產TTL、HTL數字積體電路。

1968年,魔都無線電十四廠首家制成PMOS電路,70年代永川半導體研究所、上無十四廠和燕京878廠相繼研製成功NMOS電路和CMOS電路。

73年8月26日,東邊第一臺每秒運算100萬次的積體電路電子計算機105機。

75年,由王陽元等人,設計出我國第一批三種型別的1KDRAM動態隨機儲存器,比英特爾公司研製的C1103要晚五年,但是比棒子、灣灣要早四五年。

77年四機部投資300萬元建設6000平方米積體電路潔淨車間,到90年該廠累計生產509種積體電路,產量4120萬塊,產值3.25億元,就是後來的魔都飛利浦半導體。

78年10月,王守武領導研製4KDRAM,次年在109廠投入批次生產(比美國晚六年)。

72年尼克松訪華後,73年東邊就決定拿出1億美元,從歐美引進七條世界上最先進的3英寸晶圓生產線,比灣灣早2年,比棒子早4年,各方面條件不是問題,美國是同意賣的。

但因為一些原因,一直拖延到77年才引進3條生產線。

75年英特爾才開始建設世界第一座4英寸晶圓廠。

這時候晶圓生產線還可以隨便引進呢,根本就不是巴統限制技術,晶片技術東邊也一點不落後。

事實上,真正的分水嶺是77年,換班子。

77年外匯儲備還有9億多美元,7月份J提出今後八年花費65億美元從國外進口技術裝置,重點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煤炭和輕工業產量,以賺取更多外匯。

要知道東邊64年就能造光刻機了,1982年產109廠的KHA751光刻機跟當時最先進技術也只有一個代差,到85年45所還研製出來分步光刻機,精度436奈米,還跟美國的4800DS一個水平的。

1981年半導體所又研製成功16KDRAM(比韓國晚兩年)。

1985年,該廠製造出中國第一塊64KDRAM(比韓國晚一年)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玩意也不怪不得誰,發展重心問題,全世界都一樣。

這年月確實沒人重視晶片產業,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

光刻巨頭ASML前身的Nab研發出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並且上報總部之後,東家飛利浦的高管們只是在裝置上掃了一眼就匆匆走了。

去參加新一代的洗衣機釋出會……

還是那句話,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

你說你晶片業錢景遠大,是未來的科技,可那又如何?

上月球上採礦還錢景遠大呢,礦都是無主的!

可控核聚變技術還是未來科技呢,無限能源!

可他媽到底要投入多少錢,什麼時候能開始賺大錢?

不要跟資本家說那些前景,說那些未來,就問你一句,能賺到大錢嗎?

能,那就重視你!

不能,那你就滾犢子!

資本家不可能放著賺大錢的買賣不去做,大筆資金去投入看不到未來的產業上,你的產業規模上不去,說什麼都是白搭。

就是這麼真實!

80年代的晶片產業,全球加起來一共也沒幾個錢,真不會比生產螺絲高貴多少……

別瞧不起生產螺絲的,產業規模比當前的晶片業大多了,有什麼產品上是不需要打螺絲的嗎!

更何況那些高精密儀器上的螺絲生產工藝可一點都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