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材料,比如鋼鐵,周圍有鞍鋼、首鋼,運費低廉。」

」第二,配套設施,無論是輕重工業基礎,魯省都有完善的產業鏈,在這裡不用為上下游原材料發愁。」

「第三,熟練工人,南方經濟特區確實有一些好政策,但,他們缺乏熟練工人。」

這一點就是肖恩第一個來這裡考察的主要原因,現在不是20年後,這個年代,工業基本都在北方地區,無論是輕重工業.

社會上可以招募到大量的熟練工,特別是下崗潮馬上就要開始的當下,肖恩可不想上崗的時候還需要培養工人,那需要的時間成本太多了。

另外就是基礎建設了,北方的基建基本全部完成,相比於現在的南邊,基本上可以做到裝置到位,立刻開工生產。

當然,考慮是這麼考慮,肖恩也沒有一口就答應下來,考察這東西還是要繼續的。

在魯省呆了10天之後,肖恩只留下一句話,「再看看。」

雖然三令五申,考察專案的事兒一定保密,可訊息還是漏了。

一時間各省脫關係,找門路,各顯神通,關係都直接上達天聽了。

30萬僱工規模的工廠是什麼概念?

呃,好像也就是一個大型國有企業……

這年頭很多國企有自己的學校,自己的醫院,自己的農場,很多連發電站都有自己的,工人包括家屬十幾二三十萬還真不少。

當然,賬不是這麼算的。

國企和外資企業能一樣嗎?

外資企業的產品大多數是為了出口,當前沒有什麼比出口創匯更能創造政績的了

再說,特別是在北方地區,上層都知道要搞企改,到時候下崗會是大勢所趨。

這就像是養老政策。

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

只生一個好,政府幫養老。

養老不能全靠政府;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

以房養老,福享未來。

贍養老人是義務,推給政府很可恥。

養兒為防老,子女要盡孝,甩給政府管,真是臉不要.

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咳咳……跑題了,任何政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要提前釋放訊號,一點點推廣鋪設嘛。

各種關係也不知道都是怎麼找的,有人託請到肖恩這裡,有人託請到郭先生等人哪裡,人情世故的,還都是各省一把手,面子不好不給,便只能各地都考察一下。

先是北上,從東三省開始,這個就真的是走過場了,肖恩是不可能在這邊投資的。

雖然基礎建設很完善,雖然工人數量很多,但這邊就不適合發展,哪怕是有港口的遼也不行!

自然環境就不適合,這個是不可能更改的,是必然會一步步發展滯後。

就比如建造廠房,在南邊可以直接建造鋼架房,速度快,成本地,便於改造。

但是北方就不行,一個冬天的防寒問題就將建設成本提高兩倍還多,廠房必須足夠厚,還要有防寒層。

冬天要支出大筆的取暖費,氣候寒冷還讓裝置更容易損壞,工人也需要單獨支出一筆取暖金。

成本與溫暖的南方相比要高30%以上,資本家瘋了把場子建設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