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美日貿易摩擦和變態(第1/4頁)
章節報錯
重新坐好,大衛老頭平復了一下情緒之後開始給肖恩分析,“你想從本子身上切一刀,這沒問題,挑選了三家公司,避免被所有人敵視,也沒問題。”
肖恩眉頭挑了挑,這話聽著怎麼一股子欲抑先揚的味道。
“你想拉攏一些國內與他們對立的家電公司、汽車製造公司搖旗吶喊也沒問題,但是!”
肖恩:來了。
“但是,你希望最後大家一起給政府施壓,逼迫本子政府,最後讓他們低頭,這就不現實了!”
“所以,你並不看好我這次行動,覺得會失敗。”肖恩嘴角抽了抽。
“是的!”大衛老頭點點頭。
“那你不早說!”
“年輕人,你這些年太過一帆風順了,適當的挫折能讓你成長得更加快速。”大衛老頭一本正經地說道。
肖恩歪頭看著大衛老頭,剛剛就多餘去扶你,氣死你得了,特麼的,有這麼坑人的嗎!
“你說,我聽,我還就不信了!”肖恩咬牙。
“你想利用美日貿易矛盾從中漁利沒問題,但是,你瞭解美日之間多年來貿易磨擦的歷史嗎?”老頭一臉平靜地看著肖恩,“我們給政客投資,政客給予我們幫助,但是,這種幫助不能是無限的,本子政府雖然在我們的控制中,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隨便施壓壓力,這是有限度的。”
肖恩抿嘴沒說,他只知道這年代兩國摩擦不小,本子的家電產業、汽車產業、半導體產業打的美國潰不成軍。
所以,肖恩認為聯合美國這些吃虧的企業,絕對能形成一股反日風潮,逼迫對方讓步賠款。
“首先,我先給你講講歷史。”大衛老頭聲音平靜地說道:“美日貿易摩擦從1960年就開始了,最初是紡織品貿易戰。”
“本子價格低廉的紡織品慢慢衝擊美國市場,市場佔有率大幅度提升,美國國內紡織品企業大量破產,這個破產潮在1968年達到頂峰,國內幾大紡織品公司徹底頂不住了。”
“自1965年開始,美日之間從貿易順差變成逆差,每年有203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到本子,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開始官方干預,1972年最終達成美日紡織品貿易協定,至此拉開了美日貿易戰的序幕。”
“然後是70年代,彩電戰和鋼鐵大戰,紡織品限定出口後,本子進行了產業升級,大量的資金從紡織業流入到家電製造業和鋼鐵製造業,最先發力的就是電視業,本子的黑白電視,彩色電視開始大量出口到美國,約佔美進口彩電的90%,佔據全美30%以上的市場。”
“隨之同時發力的還有鋼鐵業,美國從鋼鐵出口國變成了淨進口國。”
“大量的家電製造企業因此破產,同時,美日之間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而鋼鐵行業更是一個國家的基礎,鋼鐵巨頭的能量你是瞭解的,這期間,這期間,本子承受不住壓力,3次主動限制對沒鋼鐵出口,可依舊讓美國的鋼鐵企業快速衰落,”
“同時,兩國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已經達到了150億美元左右,大量資產外流,最終,政府連續發力,1977年美日簽訂貿易協議,本子被限制對美彩電出口,1976年特殊鋼進口配額限制協定,1978美國鋼鐵啟動價格保護制度。”
“每年大量的資金流入到本子,而簽署的協議又逼的本子不得不妥協,這讓大量的資金流入到了汽車產業,1975開始,本子的汽車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價格低廉的經濟型用車開始出現在美國市場,受到大量低收入群體喜歡,開始衝擊美國汽車企業。”
“到1980年,本子汽車產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政府不得不再次發力逼迫本子,1981年兩國簽訂美日汽車及零部件貿易協議,限制日本汽車進口,提高本子汽車關稅,穩定美國車企。”
“然後你就知道了,85年廣場協定,我們逼迫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他們四國貨幣升值,從而誘導美元貶值,挽救美國經濟,現在看,我們消耗了這麼多的政治資源,可成果卻並不那麼喜人,美國經濟只有短暫的緩和,危機被押後了而已。”
“還有就是去年,1987美日半導體貿易協定,81年美日東京談判後,我們以反傾銷為由對日本部分半導體產品徵收100%關稅,但這依舊沒有降低半導體產業的衝擊,去年,我們不得不再次發力。”
“到1985年的時候,美日之間的貿易逆差已經高達462億美元,你可以想象這些年有多少資金流入到了日本,為了應對經濟危機,連續的發力,每次都是在消耗美國的政治資源和影響力。”
“可效果其實並不是那麼理想,以汽車產業舉例,我們能強行提高關稅,簽署各種協定,降低本子汽車對美國市場的衝擊,但是,全世界不只有美國,本子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他們的汽車搶佔了國外市場,這導致我們的汽車出口快速萎縮,資料顯示1982年我們的汽車產業工人有20萬人失業。”
肖恩張張嘴,他想到了豐田戰爭,非洲大量進口豐田汽車而不是美國福特和雪佛蘭,嘖嘖,當時自己考慮的就是價格問題。
“出口萎縮,失業率暴增,哪怕我們搞了個廣場協議,美元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但,效果並不明顯,美國的政治資源和影響力也不是無限的。”
“85廣場協議已經得罪了英法德日,去年再次逼迫本子政府讓步,你現在又想鼓動里根,難,難,難。”
肖恩抿嘴吐了一口氣,“好吧,你的意思是我不能指望美國政府給我撐腰了。”
無論是家電業還是汽車業還是鋼鐵業,都是爛泥扶不上牆,政府已經儘量拉偏架了,還特麼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