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是媛姐覺得周毅瘋了,其他的觀眾也都是這麼認為的!

大家都一樣,先例行催更,要麼來一句“生產隊的驢都不敢這麼慢”,或者是“阿毅你這麼短小你女朋友知道嘛”之類的話。

結果就是,一條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紀錄片,前面的彈幕都是“短小無力。”

林城的關雁再次揉了揉眼睛,她還以為自己眼花了,一個多小時,周大哥你不會是被奪舍了吧?

趕緊開啟評論區,果然,這裡已經開始了大討論。

“尼瑪我回復了短小無力之後才發現是一個多小時,這以後還怎麼說阿毅短小無力啊這!”

“霧草我也是,本來以為是發小影片的,結果發現是紀錄片,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如同簡介一樣,那我舉雙手雙腳支援!”

“現在網上各種講維權的,但都太零散了,阿毅這麼做是好事,但我咋不太相信他的人品呢……”

眾所周知,阿毅這廝一貫有挖坑不填的老毛病,你看看以前那些短影片就知道了,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時間。

不過就算是這樣,這個記錄片帶來的意義也真的太重要了!

法律類的節目其實很多,但是怎麼說呢,吸引力不足。

但是阿毅的影片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把普法融入了生活。

人們其實都是喜歡看爽文的,喜歡看打臉,而看阿毅的影片,有一種法律就在我們身邊的感覺。

也因此,當這麼一集結合了裝逼打臉,結合了以案釋法,結合了硬核普法的紀錄片出現之後,那熱度自然就不需要說了。

那熱度真的是以一種匪夷所思的熱度進行上漲,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不是刷了。

但是影片的評論可以證明,真的沒必要刷。

一個作品好不好,其實沒那麼難辨別。

畢竟怎麼說呢,文學性質的東西不像是理科一樣。

理科的很多東西,你會了就是大佬,不會就是不會,就算找再多的人吹捧你,那隻要上了秤,分分鐘就能露餡。

但是文科性質的東西不同,尤其是文學這個東西,主觀性太強了,真的很難界定。

你們說人家的詩寫的垃圾,人家說你們根本不懂得欣賞文學。

一句話,你們都不懂。

只有那些“專業性”的人士才懂。

那名頭怎麼來呢,找一批專業人士給你吹一波,你就有名了,普通觀眾?他們懂個屁的文學。

同樣的話也可以套到藝術上……

熱度真的是上升太快了,而且因為周某人的那條動態,很快,“小彤彤”這個名字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什麼叫求錘得錘,這大概就是最經典的案例了。

然而,評論區的畫風卻和周某人想的不太一樣。

大家沒有說讓小彤彤出來捱打,反而開始議論紛紛。

“阿毅這個老六我真的是服了哈哈,用小號在網上釣魚,然後透過這樣的方法來讓別人上鉤,自己好較真,沒活整了去咬打火機吧,不過,看的還是蠻爽的。”

“笑死我了,這以後網上大家亂說之前都得想想了,對面是不是阿毅的小號,這就是傳說中的小號遍地是嗎?另類的阿蒙?”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質疑說,阿毅這麼做是不是涉嫌誹謗罪或者侮辱罪,畢竟這樣做有可能讓對方被網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