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就不再說話了。

這事兒,她也聽見一點兒風聲。

罷了,不管怎麼說。

貴妃娘娘眼下失寵,大鬧一場肯定不行的,最好就是韜光養晦!

唯一的企盼,就是施才人能誕下孩子,給施貴妃養著。

到那個時候,怕這邊才能真正起來呢。

……

七月立了秋。

老俗語,秋後加一伏。

所以這天兒依然很熱。

不過好在,就這幾天了,天氣這麼悶,空氣都溼溼黏黏的,感覺老天爺就憋著一場雨呢。

等熱夠了,就嘩啦一場澆下來。

把這暑氣澆散,送來一片清涼。

趙君堯早就安排了武科考,這是頭一屆,自然興師動眾些,京城的各級總兵,提督,統領,將軍等等,全都來了。

早幾日,朝堂上就熱鬧地了不得。

肖總兵早就摩拳擦掌了。

“皇上,科舉考試這麼多年都有,這武科考,還是頭一年!”

“老臣真是,激動啊!”

他算是鎮守京師一把手,在朝堂也算一呼百應。

那些平時總被文官們壓了一頭的武將,全都揚眉吐氣一般,熱烈討論起來了。

大意就是:哼!我們以後,也有科舉了,一樣能選拔人才。

一樣的!

不低於你們!所以以後不要總叫我們莽夫!

趙君堯也很高興。

一連給禮部,兵部,還有吏部下了三道聖旨。

禮部全權負責場地佈置,還有一些加持禮。

畢竟朝堂上,不管幹什麼總得有儀式感。

而兵部,主要就負責考核,就像科舉考試一樣,都是翰林院的老學究們負責的。

至於吏部,自然就要他們看著,給武狀元,武榜眼的,安排官職了。

不管怎麼說,這是頭一屆,一定要開個好頭。

武科考的事,在朝堂上沸沸揚揚討論了好幾天。

欽天監終於挑了七月二十二的好日子,時間,就定在這一天。

到時候,城郊校場,一決勝負!

“皇上,七月二十二,時間是不是太倉促了,有些外邊兒的考生,未必能趕到!”

趙君堯擺了擺手。

“不要緊,頭一屆人不必多,要緊的是一定要辦成!”

畢竟,頭一回摸著石頭過河,就當是熟悉套路了。

不然,把所有天下考上都召集來了,到時候,場面失控或者發生其他狀況,那這名聲,一下就臭了。

到時候帝王的面子往哪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