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劉盈:亂自下起?(第1/3頁)
章節報錯
南郡。
石碣村。
因這裡是村而不是裡聚,沒有什麼裡監門之類的小吏負責開門關門,全村隨意進出,故此天甚至還沒有徹底亮起來,很多半大小孩子已經睡眼惺鬆的從家裡離開,去田裡割紅薯藤之類的豬草。
等到太陽昇起,露水消散時,他們有說有笑的滿載而歸,並且相約等下吃過早飯,一起去河邊捕魚抓蝦。
這就是不用上學的快樂……
阮仲家。
阮氏如往常那般從屋子裡走出,先是拐到牆邊,將早就嘎嘎亂叫的鴨子放出家門。
養鴨子的好處在於鴨子既合群也認路,到了晚上基本上不用人趕,自己就會慢悠悠的排著隊回村,相互告別一番後再各回各家,靈性極了……
接著,阮氏在鴨窩裡轉了轉,挨個將裡面的鴨蛋撿出來,小心翼翼放好,這是用來製作鹹鴨蛋的原料。
不過不是自己吃,而是拿去縣裡賣掉換錢,用來給她的一群兒女攢彩禮和嫁妝錢……
最後,阮氏才來到灶臺邊,生火做飯。
只是在人吃飯之前,她需要先把豬食做出來,也就是將家裡那兩個半大小子割回來的紅薯藤煮熟了餵豬。
這是縣裡的田典特意交代的事情,若是將採來的紅薯藤直接餵豬,那麼豬吃後很容易拉肚子,嚴重一點的甚至會直接死掉,因此哪怕費點柴火,她依舊會選擇將紅薯藤煮熟了之後才拿去餵豬。
豬很值錢,而且他們家還欠隔壁村吳老三家兩斤豬後腿肉呢!
嗯,古人沒有冰箱,農民也沒有多餘的錢去縣裡買肉吃,因此想吃肉時,就是等到臨近村子裡誰家的豬養大了,去幫著殺豬的時候順便借一點回來吃,然後等到自家殺豬的時候再還回去。
借多少還多少,分毫不差!
畢竟熟人社會……
片刻之後,阮氏讓那幾個大點的男孩去餵豬,自己則領著幾個女孩子做飯。
她們早上的飯很簡單,就是大餅配鹹菜。
這種吃法是從北方流傳而來,玉米麵、小麥粉加水攪勻成稀溜溜的麵糰,然後舀一點放在燒熱的平底鐵鍋上,攤勻,只需要在心中默唸幾個數,一張雜糧煎餅就好了。
接著,只需要重複這個動作,最多一刻鐘的功夫,全家人的早餐就算是做好了。
雖然煎餅不如米飯軟糯,也不如麵條爽滑,但這種做法很省燃料,剛好不浪費煮完豬食之後爐灶裡的餘溫。
阮氏招呼全家人過來吃飯,看著空缺的主位搖了搖頭,旋即吩咐家裡的兩個大孩子吃完飯後不要亂跑,教家裡的弟妹認字。
縣城裡雖然有免費的大漢公學,但他們家住的離縣城比較遠,因此家裡的小孩子若想在縣城讀書,要麼就是在學校申請宿舍,吃住都在學校,要麼就在縣裡買一套房……
而這兩條,他們家哪一條都做不到……
因此只能是買兩本那種最初級的識字教材,自學成才,不懂的再去央求村子裡有學問的人指點一二。
比如晁長子。
而聽到阮氏的話,不僅那兩個大孩子耷拉著臉,幾個小的也是一副哭唧唧的樣子。
阮氏老調重彈了一下孟母三遷的故事,最終如往常一樣,以誰不聽話就等阮仲回來了讓阮仲揍他為結尾……
看到家裡的熊孩子們變得俯首帖耳,阮氏的臉上情不自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