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都護府。

舊港。

晨光微亮,作為大都護的申屠嘉立刻開始忙碌起來。

現如今正是夏糧轉運的關鍵時刻,每天都會有幾十上百條滿載著稻米、小麥、大豆的貨船進港補給,然後再度向漢國遠航。

嗯,舊港,就是後世的馬六甲海峽。

現在的漢國本土實行的是三圃制。

三圃制,也被稱為三區輪作制,即耕地大致被分為春耕、秋耕、休耕三部分,輪流用於春播、秋播、休耕,每一塊土地在連續耕種兩年之後,可以休耕一年。

而在這休耕的一年中,土地其實並不會完全閒置,而是等到雜草和收割時遺漏的穀物發芽後,再將牲畜驅趕進去邊吃邊拉屎,極大程度增加土壤肥力。

如此兼顧農牧,增加農民收入。

嗯,這樣還有個好處。

那就是三圃制下的糧食總體產出數量,要比那種全靠化肥提升的畝產的全年無休輪作制度產出的糧食數量少一些,再有官方宏觀調控,規定糧食最低價格,就可避免穀賤傷農的現象。

因此,從海外販運糧食到漢國售賣才有利潤。

畢竟殖民地人工便宜……

嗯,這是真的。

如今的大漢已經一隻腳邁入了工業時代,作為全球工廠,自然各地隨處可見大型工業園區,這也導致了漢人除了做農民之外,要比殖民地的人多出了一個選項。

工人。

種地不賺錢,不如進工廠打螺絲……

反正大漢對農民徵收的是二十稅一的田租。

這個稅額是按照正常年景統計的平均值。

嗯,就是除非遭災,否則無論田裡種沒有種莊稼,到了收穫季都要交稅。

但二十稅一。

也就是說,一畝地如果畝產兩石,即二十鬥,只需要向國家交一斗糧食的稅賦即可。

換算成錢的話,就是八塊。

相比較打工的收入,這筆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了,還有另一個選擇。

那就是把地租出去。

這樣不僅不需要自掏腰包買糧交稅,還能從別人那裡獲得土地的租金!

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就導致了‘一夫挾五口之家、治田百畝’這種典型的小農經濟的全面崩潰。

所以,當舊港外的黃金航道上千帆往來的時候,遠在萬里之遙的長安城,劉盈又在盤算著‘動搖國本’了……

嗯,這一次,他想要幹掉的是二十等軍功爵制度。

準確的說,是其中的授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