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劉盈:成語終結者(第1/3頁)
章節報錯
偏廳。
劉盈指著沙盤上的山山水水:“這地方你們不陌生吧?”
許猜點點頭。
畢竟他官居左馮翊,那裡是他的轄地。
張不疑笑著說道:“河西之地嘛,怎會陌生?從前打仗的時候,我不是奉命管河東鹽池嗎?每次自關中渡河前往河東,就是在蒲坂津渡的大河。”
劉盈問道:“除此之外呢?”
“考我?”張不疑歪著腦袋。
“當然。”劉盈笑容滿面。
“大河為秦晉分界,大河之東為晉,而大河之西為秦。”張不疑手指沙盤:“昔日為奪此地,秦晉兩國交兵連連,之後三家分晉,魏國又和秦國屢屢交戰。”
“秦魏河西之戰,魏將吳起領魏武卒精銳渡河而來,接連攻克攻克洛陰(今陝西渭南大荔縣)、郃陽(今陝西渭南合陽縣),在臨晉築城設防。”(注一)
劉盈笑了笑,意有所指:“那你可知秦晉、秦魏為何在此交兵?”
張不疑搖頭不語。
劉盈說道:“大河自雲中郡武泉縣開始,一直到與渭水交匯處被稱為‘北幹流’,其中自禹門(龍門)向北被稱為‘大北幹流’,此地乃一連串的峽谷,水流端急,落差極大!”
“故此春秋時期河道長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而自禹門向南,這裡的大河則被稱為‘小北幹流’,此地河床驟然下落,故此河道變寬,流速放緩,千百年來河道不知變更多多少次!灘區面積近百萬畝!”
“此地河道類似下游,寬淺散亂,衝淤變化劇烈,兩岸分佈有大量灘地,之前上計時有過統計,灘區面積近百萬畝!”
“而灘地是好農田!”
“這,就是秦晉、秦魏屢屢交兵的原因!”
張不疑點點頭:“懂了。畢竟百萬畝農田呢,擱誰也要爭一爭!”
許猜低著頭沉默。
劉盈笑著說道:“是啊,所以即便是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河東、河西兩地對於這片肥沃的灘塗也是爭鬥連連!”
“畢竟,灘地土質肥沃,耕作簡易,產量較高,若能穩定耕作幾年,必然獲利頗豐!”
“不對吧?”張不疑皺著眉頭:“難不成河東的百姓會跑到河西種田?”
劉盈搖搖頭:
“人不會跑,但河會跑啊!”
“有句老話,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知你聽過沒有?”
“聽過、聽過!”張不疑連連點頭:“戲文裡有唱,還說什麼莫欺少年窮……”
劉盈嘴角抽搐一下,自顧自說道:“所謂‘界隨河動’,說的就是大河河道會在這一段範圍內東西搖擺,而‘河勢一變,爭端立啟’!”
“比如我之前看過卷宗,自漢十二年起,到如今的大聖九年,前後十五年間,河東河西兩地百姓為了爭地,大打出手,共計十四起,傷亡數百!”(注二)
“其中有十次是內史和河東郡之間的爭端!”
他邊說,看向許猜:“如今內史一分為三,你做了左馮翊,這些爭端就歸你管了……”
許猜滿臉苦笑。
過了一會,他欠身行禮說道:
“此事臣也有所耳聞。不過聽說臨近大河的鄉民已經不再依賴上天,任由大河擺動而爭奪灘塗了,他們選擇更加主動的方式。”
“比如修建多處挑水工程,力圖將河挑到對岸,以此來佔有退水之後的河灘……”
“嗯,臣還聽說,主持工程的人正是帝國水利大學的高材生……”
張不疑滿臉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