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劉盈:集中起來的力量,可以擊穿頑石……(第1/3頁)
章節報錯
阿里什港。
許多服色微黑的埃及人划著他們的蘆葦船,在港口和海面之上往來不絕,替戰死的羅馬人收屍。
其實他們本來不想管。
畢竟對於阿里什城的埃及人來說,塞琉古人是侵略者,羅馬人也同樣不是什麼好東西,甭管是哪邊,死絕了才好!
但無奈,漢人給的太多了……
他們每將一個羅馬人的屍體從海里撈出來,運到城市南邊的沙漠裡埋掉,將會獲得一大勺的榨菜!
鮮香脆爽還甜絲絲火辣辣的那種!
雖說阿里什城周邊都是沙漠,但其實這裡能建城,就說明這裡並不缺少水資源,尤其是澹水資源,因此城中的埃及人其實並不缺少可食用的蔬菜。
但他們對於榨菜的格外渴求,在於香料!
要知道,受限於這時候的交通條件,即便是在漢國再普通不過的花椒、八角,在萬里之遙的埃及都幾乎和黃金等價,更不要說榨菜裡還有大量的食鹽,以及埃及人前所未見的辣椒。
咸和辣,自古就是窮人的下飯神器!
因此除了那些要照料店鋪或是工坊的阿里什人,其餘只要能動彈的男男女女,無不湧上港口,爭先恐後的參與到清理戰場的行動中去。
阿里什簡易的城牆上,遠征軍三巨頭手扶欄杆而站,臉上均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裡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疫病,但他們心裡卻很清楚。
如今大軍雲集在這座小城,若是放任羅馬人的屍體飄在水裡,必然會對城中的水源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疫病也會透過老鼠間接傳播到城中,進而感染到城外的軍營。
嗯,雖然埃及人將貓視為神靈,阿里什城裡有不下上千只野貓,但貓也同樣是疫病的間接宿主。
因此將屍體丟入乾燥酷熱的沙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病菌的繁衍。
最重要的是沙漠裡看似荒涼,但其實野生動物很多,尤其是有鐵一般的腸胃,完全不擔心會被細菌感染的食腐動物更是多不勝數。
比如禿鷲。
所以不出三天,幾千具屍體就會變成白骨,然後在沙漠中風化,塵歸塵、土歸土,徹底銷聲匿跡在這個世界上。
】
但看了一會這種全民忙碌的景象,許安臉上卻露出了既喜且憂的神情。
論及排兵佈陣、臨戰指揮,他的能力不如樊亢,而領兵衝殺、十蕩十決,他又不如蟲仲,因此他就主動擔任起了那兩個傢伙避之唯恐不及的後勤。
因此許安的高興,就在於可以用很小的一點點甜頭,在埃及人中刷了一波好感的同時,也探清了他們的底線,方便日後的治理以及大規模的徵調他們加入後勤保障的行列。
而憂愁,則在於軍資的儲備有些快要跟不上消耗了。
此次南征埃及的戰團大約有五萬人,若是加上海軍和運送後勤的民夫,全部的人數只怕接近八萬。
要知道這可是八萬張嘴,在這個以糧食為主,副食,也就是肉蛋奶很少的年代裡,一個健壯計程車兵每天差不多要吃掉五斤左右的糧食!
比如《宋書·卷八十六》中記載,兵士二萬人,歲食米四十八萬斛。
一斛也就是十升,四十八萬斛就是四百八十萬升,相當於每個人每天能夠得到六至七升左右。
《梁書·江革傳》所描述的在南朝梁後期的時候,鎮北將軍江革被北魏的大軍俘虜了,並且受到了他們的虐待,‘日給脫粟三升,僅餘性命’。
畢竟《裴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諸葛亮在病重的時候每天就吃三升的米,司馬懿瞭解這一點以後十分高興,更是直接說出‘其將死也’。
也就是說,一天三升糧食,僅僅只是維持生命,絕對不是一個正常人的飯量。
這樣算下來,阿里什城內城外的八萬漢國和塞琉古聯軍,每天吃掉的糧食就是四十萬斤,相當於兩輛百噸王的載貨量!
而這,還不包括酒肉、食鹽、醬菜和馬匹的消耗!
所以每每想到這一點,許安臉上的愁容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