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善道是盱眙的古稱,武涉是盱眙人,此次萬里出使也算是有功在身,因此封個不世襲的封君不算過分。

而聽到劉盈的問話,韓信幾乎是不假思索的說道:

「絕無獲勝之理!嗯,臣說的是塞琉古。」啑

「之前他們精銳在手的時候尚且沒有打贏羅馬,如今精銳計程車兵損耗殆盡,憑藉著匆匆在各地抽調的部族兵和鎮守各地的地方軍隊,如何能夠和戰勝過他們一次的羅馬人對抗?」

「兵家有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塞琉古的國王很明顯就是那個無能之將。」

「如此,士兵不行,將領無能,又如何能夠克敵制勝呢?」

劉盈沉默了一下:「如果加上三千套步人甲呢?」

韓信稍加思索,邊回憶邊說:

「恐怕還是不能。」

「那個叫做漢尼拔的人說過,羅馬人作戰時以短劍大盾為主,輔以輕騎,再加上標槍弓弩以及所謂的弩炮……」啑

「按理來說,如果塞琉古憑藉著三千名身穿重甲計程車兵正面迎敵,再有本就比羅馬人精銳的騎兵配合作戰,想來要獲得最終勝利不是難事……」

「但臣還是那句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劉盈再度問道:「如果是三千套步人甲,再加上三千張強弩呢?」

韓信愣住,沉默許久才抬頭說道:

「如此,臣就不確定了……畢竟漢軍強弩遠勝羅馬人的弩箭,近距離的殺傷效果甚至不虛他們的弩炮……」

「所以,臣想不出塞琉古人如何會輸……但臣也想象不出塞琉古人如何能贏……」

「因此,還是那句話……」啑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咯?」劉盈笑著搶答,無視了韓信帶著幾分哀怨的眼神。

嗯,其實羅馬人的那些弩炮很垃圾。

事實上,機械從來不是因為它的複雜而先進,相反,機械的先進體現在它能否以最簡單的結構實現儘可能高的效率。

很多人尬吹羅馬人的扭力投石機、扭力弩炮,無非就是吹噓其中應用了多少機械結構,也就是扭力裝置、絞盤、齒輪卡齒、擊發裝置等等等等。

並且還要強調其中使用了多少金屬零件,彷彿這樣會有更高的逼格……

然而無論是弩還是投石機,無非是看材料的儲能效率,結構的做功效率以及射速、重量之類的指標。

說簡單點,就是威力有多大,射程有多遠,射速有多快,精度有多準,以及整體的重量有多少,方不方便快速轉移等等。啑

只有抓住這幾個核心問題,才能去討論戰爭機器的先進與否。

古希臘、羅馬人使用的扭力機械,其材料以動物毛髮為主,動物筋腱和皮繩反倒用得少。

原因很簡單,扭力結構帶來了大量的能量損耗,不僅對材料的傷害很大,同時無法有效利用材料。

動物的筋腱生來就是做拉伸運動的,而動物的面板也是舒展伸縮為主,如果非要將之擰在一起,其結構纖維必定快速折斷。

於是,為了適應扭力結構,並且把扭力轉換為彈力,機械的結構必然變得複雜。

但與此同時,因為材料的問題,又不得不將器械的體積做得很大,使之無法成為單兵武器,這就是工業領域所說的無效重量。

而漢國繼承自春秋戰國的弩,就只有弓臂、弩機等寥寥三兩個部件,簡單粗暴之下,不僅能做成

騎兵用的臂張弩,也可以做成步兵用的蹶張弩,甚至放大一點,就是床弩。啑

重要的是還有望山,這種原始的瞄準器具,可以進一步增強弩的射擊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