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就在無數人滴滴咕咕的唸誦聲中,新一屆的左貳官招募初試開始了。

長安城南,從前的皇家園囿宜春宮被改造成了考試的考場。

嗯,主要原因是此地曾是胡亥的埋骨之地,劉盈覺得有些不吉利,再加上他在各地修建了不少的行宮,自然就高風亮節的將宜春宮捐了出來,然後按照他的惡趣味,魔改成了後世專門用於舉辦科舉的貢院的模樣……

只不過沒有‘天開文運’和‘明經取士’的匾額,唯獨留下了一塊‘為國取士’……

此刻在宜春宮外寬廣無比的道路和廣場之上,人山人海,水洩不通,不時傳來陣陣喝罵之聲。

但對於那些好幾天前就開始在廣場上打地鋪的考生來說,心中卻滿是慶幸。

畢竟他們從前輩學長那裡瞭解過,考場之上的好位置並不多,因此先到先得,若是機緣合適,還可以將座位高價出售給那些被擁擠的人群不知道擠到哪裡的土豪,小賺一筆……

不過在此之前,最先樂的見牙不見眼的人,還是那些在宜春宮周邊開客舍的老闆,以及將自家房子裝修成民宿出租的百姓,還有那些挑著筆墨紙硯的文具,提著燒雞捲餅的吃食的小販。

畢竟成千上萬的考生一下子湧入長安參加考試,很多人甚至還帶著三五個書童僕役,吃住自然就是最先要解決的問題。

尤其是住宿。

長安城首善之都,房子的價格雖然不如後世那般誇張,但也絕對不是地方上的土豪所能隨隨便便就買得起的,重要的是這時候賣地收入並非官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故此房子的升值空間其實不高。

所以,有買房子的錢,不如投資興辦工廠,亦或是購買地方官府發行的開發債券……

也因此,幾乎九成以上的外地考生,都是租房居住。

這導致了原本有些荒涼的宜春宮周邊,迅速變得繁華起來,在那些從前野獸出沒的荒地上,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平地起高樓。

不僅有住宿,更多的還是餐飲,以及各種名為茶社,但其實是專供做題家們交流和學習的地方。

而這,就是讓他們提前半年時間就齊聚長安城的重要原因。

畢竟長安城匯聚了天下最有學問,且歷年猜題最準的一幫老儒生……

雖然因為某些原因,之前搞教培的老儒生大多被流放到帝國邊陲的小城市,需要在那裡教書十年贖罪,但一雞死、一雞鳴,行業的空缺自然會有另外一批人來頂上。

一如許多被流放到海外的左貳官那樣……

這就是今年這一屆‘國考’異常火爆的原因。

而有參加國考資格的考生來源一般有三種,即郡縣長官推薦的地方豪右、青年才俊;勳貴高官的子侄親朋、門客故舊;以及大漢公學的當屆或是往屆畢業生。

前兩者的數量並不多,畢竟封建王朝,不是所有人都必須遵循逢進必考的原則,他們會有各種入仕的途徑。

因此來參加‘國考’之人,主要還是大漢公學的畢業生。

這就是劉盈之前假借審訊叔孫通大不敬之罪的時候,很是株連了一大批儒生的原因。

自家的田,如何能長出別家的苗?

劉盈可不等同於劉徹這樣的土著,他深知‘派對’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儒家的經史子集可以讀,但朝中官員以儒生的旗號拉幫結派,黨同伐異,就必然遭來鐵拳!

“所以,這就是你搞官辦教培的原因?”張不疑斜眼,滿臉鄙夷。

“當然不是!”劉盈斬釘截鐵:“那才能賺幾個錢?我這人對錢沒有興趣……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