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盈:我劉某人與賭毒不共戴天!(第1/5頁)
章節報錯
十月,秋高氣爽,封禪業已結束。
夜幕降臨,但泰山行宮中劉盈居住的那間宮室,卻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劉盈伏在書桉上寫寫畫畫,不時停下來思索片刻,然後化身無情的蓋章機器,噼裡啪啦的在送呈他御覽的奏疏上蓋上大印……
他現在審批的奏疏是典客府送來的,有關和巽加王朝貿易往來的提案。
嗯,說是提案,其實是早就議定好的內容。
主要就是利用封建統治者的貪婪,將一個人口上千萬的大國,轉變為漢帝國的產品傾銷地和原材料生產地。
這其實是一種雙贏。
對於那種視萬民為奴僕的封建統治者來說,發展實業,哪怕是他們親自來發展實業,都不如當買辦賺的錢多。
畢竟當買辦沒有成本。
進口越多,關稅越多,自己就越有錢。
至於國內的百姓以及產業,這些對於統治者而言並不重要。
準確的說,國內的產業越凋敝,他們越開心。
最好,國內所需要的一切工業產品、手工業產品都從國外進口,這樣他們的收入才會節節攀升!
所以,哪怕劉盈提出的條件很苛刻,比如永久性租借恆河口等九處港口,漢商擁有法外豁免權,以及每年的出口量和進口量要成正比,也就是他們想要進口更多的漢國商品,收取更多的關稅,就必須要向漢國出口相應比例的初級產品。
但巽加王朝的使團除了對進出口商品的稅賦和比例有所爭議外,其餘條約近乎照單全收!
畢竟漢國重點需求的產品,其實對於阿三來說俯拾皆是。
比如棉花,比如水稻,再比如鐵礦和煤炭。
嗯,巽加王朝那邊的鐵礦石和煤炭儲量很大,且品質很高。
尤其是用來生產彈黃鋼、不鏽鋼、滾珠軸承之類工具的鉻鐵礦,儲量更是位居全球第三!
所以劉盈覺得,等到和阿三正式簽訂協議,貨船滿載而歸之後,國內的很多煤礦和鐵礦也就到了關門的時候了。
在國內挖礦汙染環境,尤其是對水資源、山體結構的破壞不說,而且礦工的工作又辛苦,賺錢還不多。
至於失業的礦工,可以到工廠上班,工資漲不漲另說,至少要比下井挖礦安全很多。
畢竟井下作業的礦工,屬於是人埋了,但還沒有死……
於是這一刻,劉盈內心有些慶幸。
還好他早早就點出蒸汽機等高效挖礦的必備科技,導致挖礦成了一個重資本投入的行當,進而使得國內的小煤窯、小鐵礦的數量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因此,等到海外廉價煤炭鐵礦石到來之後,他主導的產業轉型受到的阻力就不會太大。
不過正所謂雞蛋不能放到同一個籃子裡,所以未雨綢繆之下,供貨商的人選不能只有阿三一個。
比如還可以有澳大利亞的古利人。
不過古利人困居孤島,和其他地方的人類隔絕了好幾萬年,因此即便是到了十八十九世紀,總人口也不超過百萬。
所以,指望讓他們去挖礦,然後便宜賣給漢人,就不太現實了。
因此,還是掠地吧,反正那邊的露天礦挺多,正好進行機械化開採。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國際秩序尚未形成,大國吞併小國,強大的民族滅絕弱小的民族,都是如喝水吃飯一般的正常行為。
劉盈暗暗點頭,回想了一下他簽到的堪輿萬國圖……
嗯,其實就是高畫質但海岸線以及河流走向並不保真版世界地圖。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詳細標註有各地的礦脈和儲量情況,這就給了他能夠用很低的成本,拿下一大片在當時人看起來的不毛之地,然後按圖索驥找到礦藏的可能。
所以他準備回到長安之後,就組建幾個大型的建工集團,不光是去阿三那裡建設港口、前往礦山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南下大洋洲,去幫著當地的土著開發他們完全用不上的煤鐵資源……
只是在那之前,還需要加強對東南亞諸島國的投資和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