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的郡國並舉制度下,對縣一級的人口數量有規定。

五千戶的縣為小縣,最高長官稱縣長,銅印黃綬、秩六百石至五百石,擁有一萬戶左右的大縣,最高長官稱縣令,銅印黑綬、秩千石至六百石,縣裡的人口超過萬戶,則需要遷徙匯總其他縣的人口,在臨近地方重新設縣。

這項規定,尤其針對諸侯國。

因此在這個地廣人稀的大環境下,漢庭中央在齊國統治下的山東半島上,重新建立起了昔日的齊地四郡。

也就是濟北郡、臨淄郡、膠東郡和琅琊郡。

尤其是琅琊郡。

此地有魚鹽之利,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很是富庶,人口眾多,而人口基數大,就意味著人口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速度快,就代表著漢庭中央對這裡蠶食的速度快。

只不過在劉肥的強烈抗議,以及找到了劉邦去評理的情況下,齊國保住了那座最為繁華的濱海城市,琅琊縣。

嗯,就是始皇帝出海巡遊,以及徐福出海尋仙,以及擁有琅琊石刻的地方。

在劉邦的調停之下,時任相國的蕭何不得不退了一步,將新琅琊縣的治所向北移了一下,挪到了嶗山腳下的一片平原漁村。

嗯,大體就是從青島市的西海岸新區,挪到了市南區。

於是,劉肥這才滿意而歸。

畢竟齊國最多的就是海岸線和港口,蕭何想要,就給他好了,反正和臨淄、歷城(濟南)的繁華相比,區區幾座小漁村(青島),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總有人會得寸進尺。

比如現如今被改名為青縣的西北方向,鬱鬱蔥蔥的嶗山之中,劉邦滿臉懵逼的看著面前的一塊石碑,睜目結舌半天才弱弱的問道:

“乃公怎麼覺得,這個東西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地方……”

劉邦身邊,被樊會‘排擠’……準確的說是覺得和樊會在一起不好玩,於是將指揮權甩給樊會,美其名曰伴駕而一熘煙從北邊跑過來的盧綰也瞪著眼睛問道:

“是啊,這塊石頭不應該在琅琊嗎?”

在他倆身後,吭哧吭哧喘著粗氣爬山的劉肥差點哇的一聲哭出來。

劉邦手指的石碑,正是承載著《琅琊石刻》的那一塊。

在一雙雙目光匯聚而來的時候,劉盈若無其事的把臉扭到一邊,吹著口哨,直到劉邦忍無可忍。

“哎喲……”

“乃公問你話呢?吹、你再吹一個乃公看看!”

劉盈捂著腦袋,在劉肥一臉大仇得報中,扁著嘴解釋道:“我把琅琊臺上的那塊石碑搬到這裡了。”

“嗯,據傳說當年沒有石刻鎮壓的時候,琅琊縣的港口時有狂風駭浪,海水倒灌,但有了之後就河清海晏,所以青縣這邊,自然也需要石刻來鎮守!”

“不光是石刻,膠州灣那邊還有兩頭鐵牛,也是為了鎮住海浪……”

劉邦愣了一下,哭笑不得:“你把石刻搬到這裡了,琅琊縣怎麼辦?”

劉盈搖了搖頭:“這裡的不是那一塊,這是個彷品,和琅琊臺上那一塊一樣,都是我後來找高手匠人做的,絕對以假亂真,別說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海龍王了,就連爹和盧叔都沒看出來吧?”

盧綰稍稍沉默,問道:“那真的呢?”

嗯,他心中其實已經有答桉了,只是想要一個明確的回答。

劉盈笑眯眯的說道:

“當然是已經運到了長安啊!我準備等過段時間在長安城裡建一個皇家博物館,專門展出一些有歷史意義的東西。”

“比如石刻。”

“不光是《琅琊石刻》,還有《嶧山石刻》、《泰山石刻》、《芝罘(fu)石刻》、《東觀石刻》、《碣石石刻》以及《會稽石刻》這幾種不同的碑文,尤其是《琅琊石刻》,更是有秦始皇時期的一塊,和秦二世胡亥的那一塊!”

“同列展出,增加旅遊業績和文化值呢……”

劉邦愣了一下,懶得對劉盈時不時說的莫名其妙的詞語去深究,只是插著腰很是理直氣壯的問道:“那乃公的呢?”

劉盈豎起拇指:“當然也有啦……先不告訴你,等到了開館之後,爹你自己去看……嗯,這叫做保持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