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劉盈:焚書坑儒?書不必焚,還是坑儒吧……(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過這並不重要,反正他也不喜外出。此刻讓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其實和漢國皇帝讓他們為逝去的漢國太太上皇守孝有關。
三年啊,太痛苦了……他前段時間剛剛納了一個小妾,膚白貌美,恭順有加,還沒有來得及好好受用一番……所以,違背天朝上國,還是一如既往的保持謙卑、唯命是從,這是一個問題……不過很快,他就不需要為這件事情擔憂了。
寂靜的夜晚,即便是隔了很遠,他還是清楚的聽到了城門處的呼喊聲、兵器的碰撞聲。
少頃,城中火起,熊熊烈焰照亮了整個夜空。
“著火啦……快跑……”一個絕望的男聲響起,但很快取而代之的就是的他瀕死的哭嚎。
緊接著,是女人的哭喊,小孩的哭喊,聲聲讓人膽戰心驚,又覺得無比煩躁的犬吠之聲。
一如京中有善口技者表演的那樣,只不過在現如今的王險城,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一場慘劇。
箕準打了個哆嗦,本能的站起想要往外跑。但下一秒鐘,他知道自己跑不掉了。
門口、視窗,乃至於房樑上,都站滿了身材矮小的倭人奴隸。緊接著,他就看到了一張令他無比憎惡的臉,衛滿的臉。
“衛滿?是你?你,你想要作甚?”
“殺你。”聽著衛滿言簡意賅,但殺氣騰騰的話語,箕準勐然一個激靈,半是祈求半是威脅:“孤的王位乃漢國冊封,你若殺我,漢國豈會善罷甘休?你若識相,就此乖乖退兵,今日之事孤全當從未發生如何?”衛滿搖了搖頭:“漢國?漢國如今國喪,至少兩年時間騰不出手……而我則可利用這段時間交好漢國重臣,向漢國表示忠誠……呵呵,我跟你這個將死之人說這些作甚?”
“來呀,請咱們的王上路……十日後封刀!”……………………長樂宮,宣室殿。
這間之前還披紅掛綵的皇宮正殿,如今遍佈著致哀的靈幡,和白色的絲帶。
書寫著意為‘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的‘正大光明’匾額之下,滿目都是白色的幛幔、白色的屏風、白色的幾桉、白色的孝服……這是延續自周朝事情的傳統,喪禮中不僅要求喪服是白色,而且不能穿黑色的衣服,也不能戴黑色的帽子,一如《論語·鄉黨》中所說的‘羔裘玄冠不以吊’。
距離國喪之日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天,如今諸多文武官員齊聚於此,是在討論治喪的禮儀和規格。
劉盈穿著為經過裁剪的牡麻孝服,免冠,用生麻束起頭髮,梳成喪髻,坐在帝座之上滿臉慍怒。
他只是想給劉太公立廟祭祀,再上一個好一點的諡號,可沒想到這群人逼逼賴賴,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屬實是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只是還不等劉盈發難,坐在左手邊的蜀郡郡守紀信勐然站起,越眾而出,眼眶紅潤,聲音哽咽:“陛下至仁至孝,一個孫兒想要給自己的祖父最好的哀思,有錯嗎?”
“況且,若無太太上皇的苦心教導,太上皇如何能做出這般豐功偉績?焉能有汝等腐儒安享的榮華富貴?”
“飲水,思不思源吶?”一瞬間,諸如轅固、陸賈等人立刻炸了。儒家素來講究禮法,畢竟他家祖師爺小的時候最喜歡做的玩耍就是擺起各種祭祀的器具,模彷大人進行祭祀的動作。
而‘儒’這個字在商朝的時候,就是對專門從事喪葬行業的人的一種稱謂。
問題的關鍵是,劉盈想要給劉太公建廟,這就有些挑戰儒家的底線了。
畢竟終漢一朝,也只有四個人有廟號,既劉邦的太祖、劉恆的太宗、劉徹的世宗,以及漢宣帝,也就是劉病己的中宗。
就算是漢景帝,也沒有混到一個廟號!所以,在陸賈等人看來,劉太公何德何能,配得上單獨建廟祭祀?
叔孫通慢悠悠站起,搖頭說道:“陛下乃我大漢的皇帝,如何能等同於民間的孝子賢孫?況且建廟祭祀屬國之公器,酬謝的乃是功績,也是不是親情血脈。”
“陛下如今年號大聖,若是給大行皇帝上廟號為聖祖,恐怕也極為不妥……”
“因此,老臣雖然愚鈍,但也萬不敢應,還請陛下收回成命。”另一邊,那些出身儒家的官員也紛紛出聲附和:“臣等請陛下收回成命!”張良目光閃動,沉默不語,心中輕輕搖頭。
叔孫通說的沒錯,但那老傢伙許是老眼昏花了,看不清劉盈遍佈血絲的眼睛,以及將要爆發的神情。
區區一個廟號,給就給了唄,建廟祭祀又不花你的錢,何必如此?難不成這些儒生真的以為自己這個學生往日裡那謙遜寬和的樣子是他本就如此?
張良心中嗤笑一聲,同時用眼神制止了準備站起來辯個痛快的張不疑。
也不看看這是什麼時候,瞎摻和什麼?張不疑縮了縮頭,再度默不作聲起來。
他倒不是為了劉太公去爭,而是純粹出自兄弟義氣,以及自家那個哭哭啼啼好幾日的止陽大長公主……嗯,劉暄不是長公主,因為只有皇后生的女兒才能稱呼為長公主,比如漢文帝的女兒館陶長公主劉嫖,漢武帝的女兒衛長公主。
帝座之上,劉盈並沒有如同曹參等人想的那樣立刻發難,他面不改色,輕聲說道:“既然爭論不休,那就暫且擱置,以後再說……先說說有關諡號,以及該如何治喪的示意。”叔孫通眼中閃過幾分得意,正色說道:“壽考且寧曰康,寬裕和平曰康,思善無逸曰康……老臣以為,‘康’這個字可為大行皇帝之諡號,稱孝康帝,大行皇后則稱孝康皇后。”
“至於陛下所說,不擾百姓,天子以日易月,僅行喪三十六日,以三日易三月,以三十六日易三十六月,下棺之後,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者,纖七日,釋服……”
“此乃仁政,當為萬世景仰!”聽到叔孫通的話,劉盈微不可見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