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覆蓋的山峰上,蘭氏王站在一根新近被砍倒的樹樁上向南眺望,周圍寒風刺骨,但卻抵不過他內心的一片淒涼。

遠處的山間河谷中,篝火點點,漢軍連營百里,旌旗如雲。

昨天下午的時候,漢軍騎兵從天而降,不僅解了平城之圍,而且還列陣在山腳之下,只等著他率軍下山廝殺。

但,他又不是個傻子。

如今的局面是漢人有馬,而匈奴人沒馬,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用步戰對漢軍騎兵,這根送死有什麼區別?

因此蘭氏王的想法,就是等到天黑,漢軍疲憊了下來,然後他們再趁亂分散突圍。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漢軍在山腳下佈置了上百架大型的照明燈,不敢說亮如白晝吧,但他們悄悄下山的計劃就泡湯了……

不過這時候蘭氏王還沒有那麼慌張,在他的理解中,燈越亮,消耗的燈油就越快,漢軍如此鋪張,後半夜必然燈油耗盡!

所以,他們的選擇就是不睡覺,等,死等!

然後,天亮了……

就在匈奴人準備拼死一戰的時候,平城東邊突然響起陣陣號角,鼓聲大噪,沒過多久,一面面掛著燕國、代國的大旗就出現在了他們的視線中。

很明顯,這是燕國和代國的軍隊趕來和劉邦匯合了。

於是他們選擇接著等,等待奇蹟的出現。

到了中午的時候,南方河谷中再度號角連連,鼓聲隆隆,一面面懸掛著韓國、漢國的戰旗迎風招展……

因此和匈奴人的悽風苦雨不同,山腳下的漢軍大營中載歌載舞,歡聲笑語。

自從靳歙領兵南下,擊潰並殲滅那些挖掘山路,阻隔韓王信的匈奴人後,漢軍的整條補給線算是徹底暢通無阻。

韓王信在連夜組織士兵鋪設道路之後,一車一車凍得結結實實的鮮肉,用麥秸覆蓋的大白菜就源源不斷的運到了白登山附近的漢軍大營之中。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土豆播種面積不廣,每年種植出的土豆供不應求,一經上市就賣個精光的話,劉盈高低就要教會人們如何製作粉條,點出豬肉燉粉條子這道名菜!

嗯,豬也是韓國養的,這裡的人主要養殖豬和牛這兩種牲畜。

養豬並不是為了吃肉,而是為了堆肥,以及消耗掉麩糠之類的糧食副產物。

牛是重點,除了提供奶製品,牛肉、賣到中原做耕牛外,大部分的牛都是用來搞運輸的。

比如將挖出的煤炭用牛車貨運,送到汾河碼頭,然後轉運關中。

後世的汾河雖然沒有什麼貨運價值,但那是因為唐宋之後的過度開墾所導致的,在此之前,汾河的徑流量絲毫不遜色於渭水、涇水這樣的黃河主要支流。

其實在上古時期,汾河還是一片隨心所欲的大澤汪洋,當時顓頊派遣臺駘治水,臺駘疏堵並舉,馴服恣肆亂流順歸河道,因此被尊為汾河之神!

而到了公元前647年,晉惠公時期的晉國發生嚴重饑荒,他向姐夫秦穆公伸手求援,雖然當時的秦晉兩國已經不復之前的友好,但秦穆公為了展現霸主風采,讓關中的糧食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寶雞市裝船,由渭河轉黃河再入汾河,送抵晉國都城絳(今山西臨汾。

這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泛舟之役」。

不過第二年秦國發生饑荒,秦穆公於是向晉惠公求援,但晉惠公和他的一群大臣卻認為這是一個發兵滅秦的好機會,因此拒絕了秦國的購糧請求。

然後,秦穆公就把糧船換成了戰船,擊鼓沿河進軍,和晉國大戰於韓原(今陝西省韓城市),一戰擒獲晉惠公。

只不過之後發生的故事頗有些戲劇性。

秦穆公的老婆是晉惠公的姐姐,當她聽說自己男人抓了自己弟弟,然後準備把他殺了祭祀上天的時候,讓人給秦穆公帶話,說是你要是不放人,老孃就把你大鄭宮一把火點了,然後***給你看……

於是故事的結局,就是晉國割讓河西五城並遣晉太子公子圉入質於秦,秦穆公送晉惠公回國復位。

所以,甭管是大舅哥還是小舅子,多少都帶點坑爹的成分在裡面……

因此漢軍大營中,正在和劉盈一起巡查犒軍情況的劉邦,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轉頭看著劉盈問道:「張良家的那個小子呢?」

「誰?張不疑嗎?」劉盈揚起臉,看著劉邦輕輕點頭,笑著解釋道:

「他沒過來!咱們不是打下了九原郡和北地郡的五個縣嗎?我看那廝識文斷字,算數很好,所以就讓他留在那裡主持丈量土地,分發田畝房舍了……」

嗯,才不是因為那裡是苦寒之地呢!

劉邦盯著劉盈看了許久,然後一個姐控一個女兒奴不約而同的呵呵呵笑了起來……

而在他們身後,樊會和盧綰湊在一起,看著劉盈蹦蹦跳跳的身影,臉上浮現出的卻是羨慕嫉妒恨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