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劉盈:苛政猛如虎啊!(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錯,有那麼一點代天牧民的能吏風範了。”劉盈輕輕頷首,不吝讚美。
另一邊悄悄溜進來的張不疑在偷走了劉盈半個西瓜後,抬頭問道:“不是說士伍授田百畝嗎,有了這麼多的地,黔首怎麼還會過得如此辛苦?”
毛釋之愣了半天,很想打人,但最終氣呼呼的轉過頭一言不發。
劉盈滿是鄙夷:“若是黔首不苦,怎的你留縣的子民要來長安打工?他們家裡僱傭的庸耕者又是從何而來?”
張不疑梗著脖子:“話不能這麼說,留縣靠近大澤,時常有洪水氾濫!窮則變,因此他們才會拋家舍業的來長安做工,要是留縣位於中原,到處都是膏腴之地,誰會願意背井離鄉啊!”
嗯,留縣大約在沛縣東南五十里,現如今已經被微山湖淹了……
劉盈笑了笑說道:
“有授田不假,可膏腴之地,憑什麼要分給你這種既和地方小吏不沾親帶故,也不沒有閒錢拿來送禮的升斗小民?就憑你臉長得好看?但你是個男的呀?”
“當然了,也許這就是你深受本太子隆寵的原因!”
一瞬間,張不疑微微凝固,再度默默遠離劉盈,畢竟劉盈從小的時候就‘覬覦’他的美色……
而在另一邊鬨笑過後,毛釋之輕輕頷首說道:“太子所言甚是,授田一事臣曾多次過問,也下獄了很多不法小吏,但分身乏術,老臣總不能什麼事都不幹,專門盯著這一件事情吧?”
“畢竟若是細論,那些小吏其實並未觸犯漢律,律令只規定成年士伍、庶子授田百畝,但並未規定這百畝田是何種田。”
“昔日蘇秦也曾說過,若是家中有良田兩頃,他甚至不屑六國相印……”
劉盈也點點頭,毛釋之說的這種碭郡地狹而民眾,百姓困頓的現狀,其實從戰國年間就有了,而且持續到了秦朝年間,又延續到了如今的漢朝初年。
比如陳平。
陳平當年居住在碭郡陽武縣戶牖鄉的時候,和其兄住在一起,兩個成年男子只有農田三十畝,是個十足的貧困戶,日常需要替別人主持喪禮賺外快謀生。
而且陳平的老丈人張負第一次去陳平家的時候,見到的就是‘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也就是說陳平家住在背離城郭、偏僻小巷的盡頭,用敝舊的席子當作門。
嗯,連娶媳婦的錢都是老丈人給的……
張不疑抱著冰瓜歪頭問道:
“既然有授田,那就去開荒啊,碭郡一馬平川,現如今又有了耕牛和輕便的劉氏犁……要我說,他們窮就是因為他們太懶了,我曾經多次路過碭郡,大白天的到處都是躺在牆根下曬太陽的人,有這功夫,去開荒不好嗎?”
劉盈攥了攥拳頭,很想教育一下這個何不食肉糜的公子哥,但想了想,這其實並不怪張不疑,畢竟張家累世公卿,即便是張良東躲西藏那幾年,張不疑依舊是錦衣玉食,不知道普通人的困頓也屬正常。
不過劉盈不動手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如今的小蘿莉不同以往,‘毆打’起他來他甚至都不能跑,更別說還手了,因此他若是揍了張不疑,那廝定然回家告狀,然後小蘿莉就打上門來,但時候吃虧的還是他……
因此劉盈壓下怒火,滿是鄙夷:
“開荒種田?說的簡單,碭郡之地雖然一馬平川,但良田早就有主了,你猜猜那些廢棄的荒灘和旱地為何無人耕種?”
“呵,諒你也猜不出來,本太子告訴你吧,主要是窮!”
“要知道,想在那種土壤板結,地下都是小石子的地方開荒,讓那些在雜草面前毫無競爭力的莊稼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每畝荒地改造起來,大概需要消耗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勞動量!”
“也就是說,想要開荒之前,需要先存夠全家兩年的口糧,讓全家人全力以赴,在此期間一點都不能停!否則荒野反噬的速度,遠比人改造荒野的速度要快!”
“所以,一群連吃飽飯都要拼盡全力尚且無法做到的人,只能多曬曬太陽,減少身體的消耗,這種情況下你讓他去開荒種田,不如立刻殺了他算了!”
嗯,他沒說的是,造成百姓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官府。
畢竟官府制定稅收的標準,就是讓百姓既不會餓死,也富裕不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