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劉盈:太子劈山……(第1/3頁)
章節報錯
漢十六年十月初九,晴。
多日前的硝煙已經散去,濃郁的血腥之氣也在雲貴高原和煦的微風下消散,只有那些生長在紫黑色土地上的野草在拼命吸收著養分,靜靜等待著春日的到來。
而在滇池北岸,一千多征伐滇國的漢軍士兵,也大包小包的揹著行囊,笑容滿面、喜氣洋洋的列陣而立。
原因很簡單,他們要回家了。
第二波蜀人移民已經在三日前到位,僅僅在滇池周邊的湖畔平原附近,就一口氣多出了四個縣,共計兩萬七千多戶人家!
現如今的漢國奉行的還是古典時代的國家體制,全民皆兵。
因此兩萬多戶人家,就相當於在當地有了兩萬多計程車兵!
當然了,這兩萬多人不可能跨區域調動。
但維持治安、巡弋緝盜,彈壓叛亂還是完全不成問題。
畢竟成年男子都要服更役,每年會有兩個月的時間是在本地的軍營之中度過,或許打不過那些有大量農田,日常脫產訓練武藝的良家子,可多少也要訓練一些長槍硬弩、令行禁止的陣戰技巧。
也因此,南征的戍卒就拿到了一張劉盈開具的文書,等到了回鄉之後,將文書上交給縣裡,以此來抵扣自己的更役。
嗯,他們每年都有兩個月的服役期,今年的抵扣玩了,可以順延抵扣明年的,或者還可以和縣尉商量一下,有償轉讓一下自己的額度……
畢竟有些人的服役期恰巧排在農忙期,這就需要花點錢‘過更’,或者別人商量一下,先由他人頂上,然後自己忙完了再去……
後一條是這兩年才有的政策。
畢竟這是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政策,也是吸納了秦朝滅亡的一種教訓。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我大漢天下無敵呀!
國家不怎麼掀起大規模的戰爭,自然不需要徵召太多的軍隊,方便將節省下來的錢用於鋪路修橋,興建水利工程。
而隨著人口和生產力的增長和提高,原本的荒野之中到處可見阡陌縱橫,裡坊人家,雞犬相聞,炊煙鳥鳥。
全民皆兵,再加上漢國不禁弓弩,野地裡的居民越多,剪徑的強人就越少,地方上的治安壓力也就越小,也就不再需要時刻維持滿編的縣兵。
自然而然,官府對於百姓服更役的事情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可以縱容一下,趁機撈點黑錢……
當然了,亭卒的數量不可或缺。
福兮禍兮,鄉民們能夠結陣對抗強盜,爭水爭地的時候也能結陣彼此廝殺,尤其是不禁弓弩,內鬥起來的時候同樣失飛如雨……
不過這樣也好,武德充沛,總比人人都是唯唯諾諾的順民要好得多!
而這,也是南征的戍卒可以放心大膽離開的原因。
和蜀人移民一同到來的,不僅有他們自制的弓弩,還有數不清的鐵甲、短刀、盾牌……
武德充沛的移民,再加上足以將自己武裝到牙齒的武器鎧甲,彈壓和自己人數差不多的戰俘奴隸自然不在話下!
快到中午的時候,準備停當的漢軍士兵開始排隊上船。
嗯,運力有限,上萬戍卒並不是同一天撤離,而是分批次,沿著不同的路線返回家鄉。
而現在這一批登船計程車兵,主要是關中來的戍卒,他們需要先順流而下,到番禺縣短暫修整,然後再接一個保鏢的工作,跟著商隊返回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