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

因皇帝車駕駐蹕城中,於是天南海北的商旅也雲集於此,尤其是販賣牛羊豬狗,雞鴨漁獲的商販更是多不勝數。

為此,當地的官府不得不專門在城南用繩索圍起了一塊空地,臨時充作牛馬市來安置這些肉販子。

隨扈劉邦的衛士要麼有高爵,要麼是家中殷實的良家子,而且漢朝的軍隊雖然是義務兵制,但也有專門用於買酒買肉的津貼。

有錢,自然不可苛待自己。

毫不誇張的講,每天消耗的米麵肉食至少上萬斤,堆在一起宛如山丘!

而劉邦有底氣駐蹕沛縣,不擔心會對當地民生造成影響的原因,就在於沛縣位於三川東海道這條古代版的‘高速公路’附近,通向縣城的道路十分寬闊,容得下六輛四輪馬車並排通行!

現如今隨著板黃、軸承的量產,雙馬牽引的四輪馬車行駛在水泥路面上的載貨量可以輕鬆達到四噸,車駕隨行之人日常消耗的糧食大多都是從鄰近郡縣貨運而來,吃的並不是沛縣的存糧。

嗯,在古代這種農業並不發達的年月,地方上的存糧其實很有限,因此諸如轉運供給軍隊,遭遇天災人禍之類的事情後,當地的糧價必然飆升。

畢竟民以食為天,糧價再高總也要買來吃,在死亡的威脅下,賤賣祖產,鬻兒賣女的事情就不可避免會發生。

這也是‘沉萬三’之類的商人能夠富可敵國的一個原因。

因此對於現如今的沛縣人而言,他們並不厭煩劉邦的車駕停留在沛縣,相反,他們盼望著劉邦不要走。

畢竟要是劉邦不走,那麼沛縣就將取代長安一躍而成帝國的都城!

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沛縣可以和長安一樣吸全天下的血供養自己,諸如大漢公學、義學、醫館、各式各樣的工坊也都會隨之而來!

別的不說,茅草屋,立刻變學區房!

不過這只是城中富戶們的幻想,普通百姓不想要劉邦走的原因,是他們過去一年吃的肉,都沒有這幾天多!

不僅僅是劉邦亦或是呂雉擺下的‘流水宴’,更重要的是沛縣如今的肉價已經快比糧價還要低了……

很多小孩子捧著比自己腦袋還大的飯碗扒飯的時候,都需要奮力將覆蓋著厚厚一層的肉片撥開,才能吃到下面浸滿了肉汁的米飯或是麵條……

畢竟這時候沒有冰箱,屠戶宰殺牲畜之後賣剩下的肉如果不能及時售出,最多兩三天就會腐爛發臭。

因此,稍稍虧一點本把尾貨售出,也不是不可接受。

畢竟只要正價商品的利潤足夠,虧一點總比扔了強,反正有一兩萬冤大頭買肉的時候並不講價,且只買好肉……

而讓沛縣人更加期望劉邦不走的原因,還在於這幾天頒佈的一道詔書。

“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之後吾魂魄猶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

也就是說,從今往後,沛縣的人世世代代都不需要再繳納賦稅並且免除一切徭役!

重點是徭役和人頭稅!

雖然漢朝輕徭薄賦,二十稅一,但其實百姓負擔最重的還是人頭稅,畢竟百代皆行秦政法,統治階級雖然不明說,但卻都會試著用各種手段搜刮乾淨百姓手中的餘錢。

比如各種各樣的‘樂捐’……

貧民、弱民才是順民,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家天下才能子孫綿綿。

因此,沛縣人的感恩戴德就可以理解了。

只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

此刻被堵在行宮之外的盧綰,只覺得頭都要快炸了……

在他面前,是來抗議的豐邑人。

現如今站在盧綰面前,大聲嚷嚷的一個‘三老’姓盧,名叫做盧安,按照輩分盧綰應該叫他一聲叔爺,只不過豐邑還屬於宋國管轄,也就是周赧王時期他們就都分家各過各的了……

三老,是一種掌教化的鄉官,平日裡負責查證調停民事糾紛,不過主要工作還是配合稅吏徵稅。

畢竟這樣的老頭無論古代還是後世,都是‘農村情報站’的主要負責人,對於十里八鄉誰家每畝收幾石糧食,有幾口人都瞭如指掌……

盧安用濃重的沛泗口音吼道:“這不公平,憑什麼沛縣的人就‘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豐邑的人就沒有這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