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央大道。

一座高五丈的大理石塑像正在進行最後的掃尾工作。

那凋像頭戴平天冠,按劍而立,目視前方,衣袂飄蕩,從凋像下巴上那標誌性的大鬍子來看,應該正是劉邦的塑像。

只不過劉邦砸吧砸吧嘴,越看這個凋像不像他,倒像是長大之後的劉盈……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圍觀的國人發出陣陣驚歎,尤其是那些東南亞來的番王使臣,更是跪在地上頂禮膜拜,口中喃喃有詞。

如今他們已經相信了劉邦雷王的身份,創世大神,掌控雷電和風暴,這些靠水吃水的島民,自然寧可信其有了。

畢竟,反正不要錢,多少信一點……

當然了,給劉邦塑像並不免費,也不要指望奉行黃老無為的蕭何會動用國家的錢,至於劉盈就更不要想了,他日常哭窮,劉邦突發奇想給自己在凱旋門南邊塑像那幾天,劉盈特意找了一件舊衣服,打了一串補丁在劉邦面前晃啊晃……

所以,劉邦只能自己掏錢,動用自己的小金庫來完成這個增加‘王朝聲望’和‘個人威望’的隨機事件。

也因此,他看著凋像的臉,越想越氣……

嗯,他很肯定塑像就是劉盈的原因,是因為眼睛,塑像的眼睛偏圓,女裡女氣,一看就是劉盈遺傳自呂雉的相貌!

於是劉邦扁起袖子,氣呼呼的走向正在和蕭何交談著什麼的劉盈。

“老師,這真的不能算是鋪張浪費,虛耗國力……”劉盈手舞足蹈,極力分辨,試圖讓自己免除加課的悲慘遭遇。

這老頭太煩人了,我爹都不在乎,他逼逼賴賴個沒完……劉盈指著那些忙忙碌碌的工人說道:

“老師你想啊,我爹的錢是他的私人財富,除非國家用度不足,欠下一屁股債,才需要開啟的他的小金庫,充盈國帑……”

“可問題是老師你太有本事,偌大的國家被你治理的井井有條,我聽說城南府庫中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今年需要再增加一座金庫,才能裝得下從鯨島運回來的金銀銅錠……”

“所以,與其讓我爹的錢在他的小金庫裡生鏽,不如把錢拿出來大搞基建,這樣工人們有錢賺,運送石料的車伕也有錢賺……重要的是花出去的錢最終還是會流回我爹的小金庫,這樣誰也沒有損失,但大家都賺到錢了,都變得有錢了!”

蕭何捻著鬍子輕輕頷首,看了看站在劉盈身後舉起手臂,但愣住不動的劉邦,笑著說道:“所以,這就是你提倡加徵商業稅,從三十稅一,調整到十五稅一的理由?”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劉盈點點頭:

“當然,現在咱們的商業稅太低了,之前沿用的低稅賦是為了振興商業,讓那些豪商不要把錢藏在地窖裡發黴,但現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該調整一下額度了!”

“畢竟,某些群體太富了對於國家並無益處,不如拉高賦稅,將徵收的來的錢用於鐵公基,也就是鐵路、馳道、以及諸如醫館、義學之類的基礎建設。”

當然了,劉盈暗地裡掌控的那一支擁有上萬名工長的建設集團能夠獲得多少利益,則不併不重要……

聽著劉盈的話,蕭何雖然本能覺得哪裡怪怪的,但還是輕輕點頭,表示贊同,畢竟商業稅這種東西出現的很早,而且一直都是動態的,並沒有固定的額度。

重要的是現如今的漢朝也不存在什麼祖宗之法不可更改,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祖宗……

嗯,商業稅起源於春秋中晚期,在此之前商人大多由國君家的親戚擔任,屬於紅頂商人,再加上生產力不發達,城市道路的基建也不行,小商販們有的是逃稅的手段,因此商業稅不如農業稅好收,基本上就聊勝於無。

到了大爭之世,列國都湧現出了非國君嫡系的豪商,於是商業稅就是重中之重了……

比如齊國的南長城,一方面是為了防禦楚國,更重要的就是用來收稅……

而商業稅中除佔用地皮、登記注籍等內容外,按商品交易額的一定比例徵稅,這主要分為過稅,坐稅和門稅三大類。

所謂過稅,指的是商隊在經過某些關卡的時候需要收的稅。

門稅則是進城的時候,根據商人攜帶的貨物,需要繳納的稅款,一般根據貨物的價值,收取稅款,交了稅之後,拿到完稅憑證,就可以在城裡銷售貨物。

至於坐稅,主要是考慮到有些城市很小,人口也不多,所以商人攜帶的東西賣不完,於是就有了賣多少收多少的坐稅,類似於攤位費。

畢竟這一時期是市場周圍有圍牆,進去的時候,貨物要盤點,帶多少貨進去都是有數的,有備桉,離開市場的時候,清盤貨物,少的那部分,交稅,剩下的部分不交稅。

嗯,坐稅和門稅基本上不同時存在。